“炎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08E
【GBK编码】D1D7
【笔画数】8
【笔顺】43344334
【汉语拼音】yán
【拼音编码】 yan2
【五笔编码】 oo oo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OUO
【注音符号】ㄧㄢˊ
【广东话】jim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炎 yán
<释义1>热:~热。~凉(a.气候的热和冷;b.喻人情势利,或亲热攀附,或冷漠疏远,反复无常)。趋~附势。~~(灼热;火炽盛;引申为兴盛,亦指威势显赫)。
<释义2>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、肿、热、痛的现象:~症。
<释义3>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,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:~帝。~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炎1 [yán ㄧㄢˊ]
[《廣韻》于廉切,平鹽,云。]
亦作“ 炏2 ”。
1.火焰升腾。《晋书·后妃传论》:“火炎水潤,六氣由其調理。”参见“ 炎上 ”。2.焚烧。《书·胤征》:“火炎 崑岡 ,玉石俱焚。”《後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今時復旱,如炎如焚。” 唐 韩愈 《咏雪赠张籍》:“鯨鯢陸死骨,玉石火炎灰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》之二:“遐追 商洛 翁, 秦 火不能炎。”3.热;极热。 唐 王勃 《守岁序》:“春秋冬夏,錯四時之凉炎。” 宋 邵雍 《观春秋吟》:“ 晋齊 命令炎如火, 文武 資基冷似冰。”参见“ 炎氣 ”。4.指红色。参见“ 炎波 ”、“ 炎萼 ”。5.盛大;猛烈貌。6.比喻炙人的权势。 唐 柳宗元 《宋清传》:“吾觀今之交乎人者,炎而附,寒而棄,鮮有能類 清 之爲者。”《宋史·李垂传》:“焉能趨炎附熱,看人眉睫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七回:“這些趨炎奉勢的親戚朋友…… 賈 宅有事,都遠避不來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·通讯》:“现在常有人骂议员,说他们收贿,无特操,趋炎附势,自私自利。”7.炎症;发炎。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王冶秋》:“你所说的药方,是医气管炎的,我的气喘原因并不是炎,而是神经性的痉挛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姚克》:“其实我脑既未炎,亦未生此病,顽健仍如往日。”8.指 炎帝 神农氏 。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:“ 黄炎 故用水火矣。” 高诱 注:“ 炎 , 炎帝 也。”《後汉书·马融传》:“自 黄炎 之前,傳道罔記;三五以來,越可略聞。” 宋 苏轼 《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》之四:“南郭清游繼 顔謝 ,北窗歸卧等 羲 炎 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八:“榛榛狉狉,厥始 農 炎 。”9.指太阳。《文选·何晏〈景福殿赋〉》:“開 建陽 則朱炎豔,啟 金光 則清風臻。” 李善 注引《白虎通》“炎者,太陽。”参见“ 炎光 ”。10.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“南方曰炎天。”后因以“炎”指南方。 唐 韩愈 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“伏荒炎之下邑,嗟名頽而位仆。”参见“ 炎荒 ”、“ 炎區 ”。11.五行家谓 汉 以火德王,火曰炎上,故以“炎”指 汉 朝。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。 明 高启 《吴桓王墓》诗:“緬想衰炎際, 當塗 逞奸强。”参见“ 炎正 ”、“ 炎靈 ”。
炎2 [tán ㄊㄢˊ]
[《集韻》徒甘切,平談,定。]
1.指言论美盛。参见“ 炎2炎 ”。2.古国名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 楚 之南有 炎人之國 。”炎,一本作“ 啖 ”。
炎3 [yàn ㄧㄢˋ]
[《集韻》以贍切,去豔,以。]
通“ 燄1 ”。通“ 焰1 ”。
1.火光;火焰。《书·洛诰》:“無若火始燄燄。” 唐 石经作“炎炎”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人之所忌,其氣焰以取之。” 阮元 校勘记曰:“焰,石經初刻作‘炎’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、《五行志》引傳文並作‘炎’。”《後汉书·任光传》:“﹝ 世祖 ﹞使騎各持炬火,彌滿澤中,光炎燭天地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永和四年》:“四面縱火,煙炎際天。” 胡三省 注:“讀作‘燄’。”参见“ 炎3煬 ”。2.明亮;光亮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〈封禅文〉》:“因雜搢紳先生之略術,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絶炎,以展寀錯事。” 李善 注:“使諸儒記功著業,得覩日月末光殊絶之明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下》:“十三日夕見西方,犯次妃、長秋、斗、填,蠭炎再貫紫宫中。”3.光照。《文选·班固〈答宾戏〉》:“其君天下也,炎之如日。” 李善 注:“《説文》曰:炎,火也。謂光照也。”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今日食尤屢,星孛東井,攝提炎及紫宫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