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焫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12B
【GBK编码】9F78
【笔画数】11
【笔顺】43341222534
【汉语拼音】ruò
【拼音编码】 ruo4
【五笔编码】 oam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OLO
【注音符号】ㄖㄨㄛˋ
【广东话】naat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焫 ruò
<释义1>古同“爇”,点燃;焚烧:“若举炎火以~飞蓬。”
<释义2>中医指用火烧针以刺激体表穴位:“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焫1 [ruò ㄖㄨㄛˋ]
[rè ㄖㄜˋ]
[《廣韻》如劣切,入薛,日。]
1.焚烧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陽氣壯,則夢涉大火而燔焫。” 汉 陈琳 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若舉炎火以焫飛蓬,覆滄海以沃熛炭,有何不滅者哉?” 宋 洪迈 《夷坚丁志·临当可》:“火昨從圃中堂起,盡焫叢竹,延及山後高林。” 明 宋濂 《陈彦正丹室铭》:“入火蹈水,不焫不濡。”2.中医的一种疗法。用火烧针(或砭石、艾绒)以刺激体表穴位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其地高陵居,風寒冰冽,其民樂野處而乳食,藏寒生滿病,其治宜灸焫。” 宋 沈作喆 《寓简》卷七:“若其鍼石焫灸之術,非所能者,姑置之。”《辽史·耶律倍传》:“通陰陽,知音律,精醫藥、砭焫之術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