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煼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17C
【GBK编码】9FB7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43343552335523
【汉语拼音】chǎo
【拼音编码】 chao3
【五笔编码】 oqbt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ORZ
【注音符号】ㄔㄠˇ
【广东话】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煼 chǎo
<释义1>古同“炒”。
<释义2>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煼1 [chǎo ㄔㄠˇ]
[《廣韻》初爪切,上巧,初。]
1.熬;炒。 唐 韩愈 《答孟郊》诗:“名聲暫羶腥,腸肚鎮煎煼。” 钱仲联 集释引 祝充 曰:“煼,初爪切。《廣韻》:熬也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二:“故都 李和 煼栗,名聞四方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五回:“﹝ 鮑文卿 ﹞因叫堂官先拿賣鴨子來吃酒,再煼肉片帶飯來。”2.熏。《西游记》第七回:“只是風攪得烟來,把一雙眼煼紅了,弄做個老害病眼,故唤作‘火眼金睛’。”3.通“ 吵 ”。声音嘈杂扰人。 宋 刘克庄 《祝英台近》词:“可堪解佩盟寒,墜樓命薄,更杜宇、枝頭閒煼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