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燥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1E5
【GBK编码】D4EF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43342512512511234
【汉语拼音】zào
【拼音编码】 zao4
【五笔编码】 okk okks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OJF
【注音符号】ㄗㄠˋ
【广东话】cou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燥 zào
<释义1>干,缺少水分:干~。~裂。~热。枯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燥1 [zào ㄗㄠˋ]
[《廣韻》蘇老切,上晧,心。]
[《集韻》先到切,去号,心。]
亦作“ 煰1 ”。
1.缺少水分;干燥。《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火焚其薪,先就燥處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和裴仪同秋日》:“霜天林木燥,秋氣風雲高。” 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治丝》:“凡供治絲薪,取極燥無煙濕者,則寳色不損。” 张天翼 《团圆·小帐》:“声音大得过了火,叫得嗓子有点发燥,他就咽了一口唾沫。”2.指使干燥。《易·说卦》:“燥萬物者,莫熯乎火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杂兴》诗之二:“風日燥水田,水涸塵飛起。” 宋 苏洵 《乐论》:“日,吾見其所以燥萬物也。”3.燥热。 元 王恽 《苦热叹四十六韵》:“燥惟以静勝,事須以義制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八回:“﹝ 寳玉 ﹞一時按捺不住,眼淚便要下來,恐人看見,便説身上燥的很,脱脱衣裳去。”4.指使燥热。 唐 皎然 《伏日就汤评事衡湖上避暑》诗:“大火方燥石,停雲晝亦收。”5.焦急;焦躁。 宋 刘克庄 《江西诗派小序·晁叔用》:“ 秦 漢 以來,士有抱奇懷能,留落不遇,往往燥心污筆,有怨悱憤悷沈抑之思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六一回:“那 火燄山 平平熄燄,寂寂除光……此時 三藏 解燥除煩,清心了意。”《白雪遗音·小郎儿·春》:“銀壺美酒你不到,失奴信兒喲。哄奴等到,燥殺人兒喲,正三更。”6.中医指病因“六淫”之一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燥淫于内,治以苦温,佐以甘辛,以苦下之。”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夫百病之生也,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,以之化之變也。”参见“ 六淫 ”。7.指药性干热;燥烈。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序例一·十剂》“燥剂”引 金 刘完素 曰:“濕氣淫勝,腫滿脾濕,必燥劑以除之,桑皮之屬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晚生每見近日醫家嫌半夏燥,一遇痰症,就改用貝母;不知用貝母療濕痰,反爲不美。”8.书法用语。指用墨少。 唐 欧阳询 《用笔论》:“其墨或洒或淡,或浸或燥,遂其形勢,隨其變巧。” 宋 姜夔 《续书谱·用墨》:“凡作楷,墨欲乾,然不可太燥。行草則燥潤相雜,潤以取妍,燥以取險。墨濃則筆滯,燥則筆枯,亦不可不知也。”
燥2 [sào ㄙㄠˋ]
亦作“ 煰2 ”。
1.方言。快速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“自此以後, 匡超人 的肉和豆腐都賣得生意又燥,不到日中就賣完了。” 张慧剑 注:“燥,快速。”2.害臊。参见“ 燥2不搭 ”。3.见“ 燥2子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