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燹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1F9
【GBK编码】ECDE
【笔画数】18
【笔顺】135333413533344334
【汉语拼音】xiǎn
【拼音编码】 xian3
【五笔编码】 eeo eeo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QGU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ㄢˇ
【广东话】sin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燹 xiǎn
<释义1>野火。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:兵~。烽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燹1 [xiǎn ㄒㄧㄢˇ]
[《廣韻》蘇典切,上銑,心。]
[《廣韻》息淺切,上獮,心。]
[《廣韻》許位切,去至,曉。]
1.火。特指兵火,战火。《说文·火部》:“燹,火也。”《宋史·神宗纪二》:“詔 岷州 界經 鬼章 兵燹者賜錢,脅從來歸者釋其罪。” 明 高启 《次韵杨孟载早春见寄》:“久聞離亂今始見,煙火高低變烽燹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﹝ 喬峰 ﹞雖無赫赫之勛,而治事甚勤,始終如一,商務被燹後,與一切人員俱被停職。”2.烧,焚烧。《新唐书·循吏传·罗让》:“ 讓 慘然爲燹券,召母歸之。” 清 魏源 《走笔送姚梅伯归四明》诗:“君尤繭足面目黧,室燬册燹田蒿藜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