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牲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272
【GBK编码】C9FC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312131121
【汉语拼音】shēng
【拼音编码】 sheng1
【五笔编码】 trt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BMC
【注音符号】ㄕㄥˉ
【广东话】saang1 sa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牲 shēng
<释义1>家畜:~口。~灵。~畜。
<释义2>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、羊、猪:三~。献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牲1 [shēnɡ ㄕㄥ]
[《廣韻》所庚切,平庚,生。]
1.供祭祀、盟誓和食用的家畜。《周礼·地官·闾师》:“凡庶民不畜者,祭無牲。”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不以畜牲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牲、畜一物,養之則爲畜,共用則爲牲。”《穀梁传·僖公九年》:“ 葵丘 之會,陳牲而不殺。” 范宁 注引 郑君 曰:“盟牲,諸侯用牛,大夫用豭。”《史记·乐书》:“食三老五更於太學,天子袒而割牲。” 宋 陆游 《初夏书感》诗:“桑悴知蠶起,牲肥賽麥豐。” 明 沈德符 《野獲编补遗·释道·真君封爵》:“太常寺謂祭舊用素饌,今既封帝,宜改用牲。”2.谓用牺牲献祭。 南朝 宋 谢惠连 《祭古冢文》:“酒以兩壺,牲以特豚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其兩京 文宣廟 ,春秋二仲釋奠,軒懸之樂,八佾之舞,牲以太牢。” 明 王廷相 《雅述》卷下:“日有蝕之,可算而知,曆之常也。鼓於朝,牲於社,救之也。救不救,日無損焉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