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狄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2C4
【GBK编码】B5D2
【笔画数】7
【笔顺】3534334
【汉语拼音】dí
【拼音编码】 di2
【五笔编码】 qto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QMUO
【注音符号】ㄉㄧˊ
【广东话】dik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狄 dí
<释义1>中国古族名。春秋前,长期活动于齐、鲁、晋、卫、宋、郑等国之间,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。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,故又通称“北狄”(亦作“翟”)。
<释义2>秦汉以后,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。
<释义3>古代最下级的官吏。
<释义4>有力的麋鹿。
<释义5>古同“翟”,乐舞所用的雉羽。
<释义6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狄1 [dí ㄉㄧˊ]
[《廣韻》徒歷切,入錫,定。]
1.我国古代民族名。 春秋 前,长期活动于 齐 、 鲁 、 晋 、 卫 、 宋 、 邢 等国之间,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。公元前七世纪时,分为 赤狄 、 白狄 、 长狄 三部,各有支系。因为他们主要居住在北方,故又称 北狄 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東征, 西夷 怨;南征, 北狄 怨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北方曰 狄 ,衣羽毛,穴居,有不粒食者矣。”2. 秦 汉 以后,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。《後汉书·班固传下》:“今若遣使,恐失南虜親附之歡,而成北狄猜詐之計,不可。”,《三国志·魏志·乌丸鲜卑传序》:“後 鮮卑 大人 軻比能 復制御羣狄,盡收 匈奴 故地。”3.古代最低级的官吏。《书·顾命》:“狄設黼扆綴衣。” 孔 传:“狄,下士。”4.通“ 翟 ”。雉名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司服》:“褘衣揄狄闕狄。” 郑玄 注:“狄當爲翟。翟,雉名。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貢維土五色, 羽 畎夏狄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:“夏狄,狄,雉名也。”5.指雉类的长尾羽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干戚旄狄以舞之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狄,羽也。”6.姓。 汉 有 狄山 。见《汉书·张汤传》。
狄2 [tì ㄊㄧˋ]
[《集韻》他歷切,入錫,透。]
1.谓往来疾速。参见“ 狄2成 ”。2.邪辟;邪恶。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舍爾介狄,維予胥忌。” 马瑞辰 通释:“介狄,謂大狄,猶云元惡也。”3.通“ 剔 ”。剪除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桓桓于征,狄彼東南。” 郑玄 笺:“狄當作剔。剔,治也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《韓詩》云:鬄,除也。”4.通“ 逖 ”。远;疏远。《荀子·赋》:“修潔之爲親,而雜汙之爲狄者邪?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荀子八》:“狄讀爲逖。逖,遠也……此言智之爲德,近於脩潔,而遠於雜汙也。”5.通“ 趯 ”。跳跃。参见“ 狄2狄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