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狢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2E2
【GBK编码】AA43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353354251
【汉语拼音】hé,mò
【拼音编码】 he2 mo4
【五笔编码】 eetk qttk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QMRJ
【注音符号】ㄏㄜˊ,ㄇㄛˋ
【广东话】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狢 hé
<释义1>古同“貉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狢 mò
<释义1>古同“貉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狢1 [hé ㄏㄜˊ]
[háo ㄏㄠˊ]
[《廣韻》下各切,入鐸,匣。]
同“ 貉1 ”。同“ 貈1 ”。
兽名。栖息在山林中,昼伏夜出。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一:“天子獵于滲澤,於是得白狐玄狢焉,以祭於 河宗 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猨狖得茂木,不舍而穴;狟狢得埵坊,弗去而緣。”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江水一》:“此峽多猨,猨不生北岸,非惟一處;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,初不聞聲,將同狢獸渡 汶 而不生矣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 曹蜍 、 李志 雖見在,厭厭如九泉下人。人皆如此,便可結繩而治,但恐狐狸猯狢噉盡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三八回:“那各神即着本處陰兵,刮一陣聚獸陰風,捉了些野鷄山雉,角鹿肥獐,狐貛狢兔,虎豹狼蟲,共有百千餘只,獻與 行者 。”
狢2 [luò ㄌㄨㄛˋ]
义未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