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珥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3E5
【GBK编码】E7ED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1121122111
【汉语拼音】ěr
【拼音编码】 er3
【五笔编码】 gb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CCE
【注音符号】ㄦˇ
【广东话】ji6 ne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珥 ěr
<释义1>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。
<释义2>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。
<释义3>插戴:~笔(古代史官、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,以便随时记录、写作)。~貂。
<释义4>日、月两旁的光晕:日~。月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珥1 [ěr ㄦˇ]
[《廣韻》仍吏切,去志,日。]
[《集韻》忍止切,上止,日。]
1.珠玉做的耳饰。也叫瑱、璫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 薛公 欲知王所欲立,乃獻七珥。美其一。明日視美珥所在,勸王立爲夫人。”《文选·枚乘〈七发〉》:“九寡之珥以爲約。” 李善 注引《苍颉篇》:“珥,珠在耳也。” 唐 韩愈 《城南联句》:“酣歡雜弁珥,繁價流金瓊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母脱簪珥付之去,孝廉弗聞也。” 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五:“﹝那女儿﹞头上、手戴满了簪子、耳珥、戒指、镯子之类,说话时善能作态。”一说为耳璫之垂珠。《後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翦氂蔮,簪珥。珥,耳璫垂珠也。”2.剑鼻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撫長劍兮玉珥,璆鏘鳴兮琳琅。” 王逸 注:“玉珥,劍鐔也……《博雅》曰:劍珥謂鐔。鐔,劍鼻。”《说文·金部》“鐔,劍鼻也” 清 段玉裁 注引《通艺录》:“劍鼻謂之鐔,鐔謂之珥。”3.日、月两旁的光晕。《隋书·天文志下》:“青赤氣圓而小,在日左右爲珥……月暈有兩珥。” 宋 王禹偁 《日月光天德赋》:“重輪重珥,爲當代之休祥。”《清史稿·天文志十三》:“ 乾隆 二十八年正月辛酉兼兩珥抱氣。”4.插;戴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崇礼》:“ 南越 以孔雀珥門户, 崑山 之旁以玉璞抵烏鵲。”《文选·左思〈咏史〉之二》:“ 金 張 籍舊業,七葉珥 漢 貂。” 李善 注:“珥,插也。”《新唐书·裴矩传》:“諷帝悉召天下奇倡怪伎,大陳 端門 前,曳錦縠,珥金琲者十餘萬。” 明 王世贞 《华员外改南司马部分韵》:“ 長安 冠蓋者誰子,珥玉紆朱互矜耀。”5.通“ 衈 ”。古代祭祀杀牲取血以供衅礼之用。《周礼·夏官·小子》:“掌珥于社稷,祈于五祀。” 郑玄 注:“珥讀爲衈。”《周礼·秋官·士师》:“凡刉珥則奉犬牲。” 贾公彦 疏:“ 鄭 爲衈者,珥是玉名,故破從衈,取用血之意。”
珥2 [èr ㄦˋ]
[《廣韻》仍吏切,去志,日。]
1.通“ 刵 ”。古代大猎时,割取禽兽的左耳以计数报功。《周礼·地官·山虞》:“若大田獵,則萊山田之野,及弊田,植虞旗于中,致禽而珥焉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珥者,取禽左耳,以效功也。”2.通“ 咡 ”。吐。参见“ 珥2絲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