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珧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3E7
【GBK编码】E7F2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1121341534
【汉语拼音】yáo
【拼音编码】 yao2
【五笔编码】 giq giq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CVRD
【注音符号】ㄧㄠˊ
【广东话】jiu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珧 yáo
<释义1>〔江~〕软体动物,肉柱称“江珧柱”,干制后又称“干贝”,是珍贵的海味品。亦称“玉珧”。
<释义2>蚌蛤的甲壳,古代用作刀、弓上的装饰品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珧1 [yáo ㄧㄠˊ]
[《廣韻》餘昭切,平宵,以。]
1.蚌属。《山海经·东山经》:“ 嶧皋 之水出焉,東流注于 激女 之水,其中多蜃珧。” 郭璞 注:“蜃,蚌也。珧,玉珧,亦蚌屬。”《尔雅·释鱼》:“蜃小者,珧。” 郭璞 注:“珧,玉珧,即小蚌。”参见“ 玉珧 ”、“ 江珧 ”。2.蚌蛤的甲壳。古时用作刀、弓上的装饰物。《说文·玉部》:“珧,蜃甲也,所以飾物也。”《文选·左思〈魏都赋〉》:“弓珧解檠,矛鋋飄英。” 刘良 注:“以蛤骨飾弓,曰珧。”参见“ 珧珌 ”。3.弓名。《尔雅·释器》:“弓有緣者謂之弓,無緣者謂之弭。以金者謂之銑,以蜃者謂之珧,以玉者謂之珪。” 郭璞 注:“用金、蚌、玉飾弓兩頭,因取其類以爲名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