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瑱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471
【GBK编码】AC99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11211225111134
【汉语拼音】tiàn,tián,zhèn
【拼音编码】 tian4 tian2 zhen4
【五笔编码】 gdhw gfh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CELO
【注音符号】ㄊㄧㄢˋ,ㄊㄧㄢˊ,ㄓㄣˋ
【广东话】tin3 zan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瑱 tiàn
<释义1>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物,用玉、石、贝等制成。
<释义2>美玉:“荣重馈兼金,巡华过盈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瑱 tián
<释义1>古通“填”,填充:“金精玉英~其里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瑱 zhèn
<释义1>镇压坐席的玉器:玉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瑱1 [tiàn ㄊㄧㄢˋ]
[《廣韻》他甸切,去霰,透。]
[《廣韻》陟刃切,去震,知。]
亦作“ 琠2 ”。
1.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。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:“鬒髮如雲,不屑髢也。玉之瑱也,象之揥也,揚且之晳也。” 毛 传:“瑱,塞耳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夏, 齊 侯將納公,命無受 魯 貨, 申豐 從 女賈 ,以幣錦二兩,縛一如瑱,適 齊 師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禮以一絛五采横冠上,兩頭下垂繫黄緜,緜下又懸玉爲瑱以塞耳。”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喪禮者,以生者飾死者也……充耳而設瑱。” 王先谦 集解:“《士喪禮》:‘瑱用白纊。’ 鄭 云:‘瑱,充耳;纊,新緜也。’”2.充填。 晋 郭璞 《江赋》:“金精玉英瑱其裏,瑶珠怪石琗其表。”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六·西乌夜飞二》:“目作宴瑱飽,腹作宛惱饑。”3.耳饰。 北周 庾信 《夜听捣衣》诗:“小鬟宜粟瑱,圓腰運織成。” 倪璠 注:“粟,眉飾也。瑱,耳飾也。”4.美玉名。《文选·江淹〈杂体诗·效颜延之‘侍宴’〉》:“榮重餽兼金,巡華過盈瑱。” 李善 注:“盈瑱,盈尺之玉也。”5.通“ 磌 ”。柱础。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雕玉瑱以居楹,裁金璧以飾璫。” 李善 注:“瑱與磌,古字通。” 刘良 注:“瑱,柱下石也。”
瑱2 [zhèn ㄓㄣˋ]
[《廣韻》陟刃切,去震,知。]
1.通“ 鎮 ”。压物用器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瑶席兮玉瑱,盍將把兮瓊芳。” 王逸 注:“瑱,一作鎮。” 洪兴祖 补注:“瑱,壓也,音鎮。” 蒋骥 注:“玉瑱,所以壓席者。”2.瑱圭。 唐 杜牧 《题池州弄月亭》诗:“農時貴伏臘,簪瑱事禮賂”。参见“ 瑱2圭 ”。3.通“ 縝 ”,致密。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夫函牛之鼎沸,而蠅蚋弗敢入, 昆山 之玉瑱,而塵垢弗能污也。” 杨树达 证闻:“瑱當讀爲縝。《禮記·聘義》篇説君子比德於玉之事云:‘縝密以栗,知也。’ 鄭 注云:‘縝,緻也。’蓋 昆山 之玉文理緻密,略無罅隙,故塵垢弗能污,與上句‘函牛之鼎沸,蠅蚋弗敢入’文正相對。作瑱者,以縝、瑱聲類同,假借耳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