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疋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58B
【GBK编码】F1E2
【笔画数】5
【笔顺】52134
【汉语拼音】pǐ,yǎ,shū
【拼音编码】 pi3 ya3 shu1
【五笔编码】 nhi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XII
【注音符号】ㄆㄧˇ,ㄧㄚˇ,ㄕㄨˉ
【广东话】ngaa5 pat1 so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疋 pǐ
<释义1>同“匹”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疋 yǎ
<释义1>古同“雅”,《尔雅》亦作《尔疋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疋 shū
<释义1>脚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疋1 [shū ㄕㄨ]
[《廣韻》所葅切,平魚,生。]
[《廣韻》踈舉切,上語,生。]
足。《说文·疋部》:“疋,足也。上象腓腸,下从止。《弟子職》曰:‘問疋何止?’”今本《管子·弟子职》作“問所何趾”。
疋2 [yǎ ㄧㄚˇ]
[《廣韻》五下切,上馬,疑。]
“ 雅1 ”的古字。
1.纯正的、合乎规范的。《说文·疋部》:“疋……古文以爲《詩·大疋》字。”今本《诗》作“大雅”。 王闿运 《莫姬哀词》:“二紀相將,亦風亦疋;忠以接人,簡能容下。”参见“ 疋2樂 ”。2.素常;向来。 王闿运 《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》:“其伐閲富貴,皆非疋志,獨好儒術。”
疋3 [pǐ ㄆㄧˇ]
[《廣韻》譬吉切,入質,滂。]
1.匹偶;相配。 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潜》诗之十:“方知麴蘖靈,萬物無與疋。”参见“ 疋3配 ”。2.单独。参见“ 疋3夫 ”。3.量词。用于纺织品或骡马等。《汉书·叔孙通传》:“乃賜 通 帛二十疋,衣一襲,拜爲博士。” 唐 陈子昂 《谏曹仁师出军书》:“昔 漢 室以 衛青 出塞,是時 漢 馬三十萬疋,旋師之日,唯餘四萬。” 宋 孔平仲 《读〈江淹集〉》诗:“煌煌一疋錦,爛爛五色筆。” 明 高启 《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》:“一疋前牽一疋騎,馳道每出隨龍旗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