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痢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5E2
【GBK编码】C1A1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413413123422
【汉语拼音】lì
【拼音编码】 li4
【五笔编码】 utj utjk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TMKD
【注音符号】ㄌㄧˋ
【广东话】le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痢 lì
<释义1>中医学病名,古称“滞下”。又因病情不同而有“赤~”、“白~”、“赤白~”、“噤口~”等名。
<释义2>〔~疾〕传染病。症状有大便频繁,腹痛,发热,粪便带脓、血和黏液等。
<释义3>见“瘌”字“瘌痢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痢1 [lì ㄌㄧˋ]
[《廣韻》力至切,去至,來。]
1.泄泻。亦指肠道传染病赤白痢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四三引 三国 魏 曹操 《魏武令》:“凡山水甚强寒,飲之皆令人痢。”《旧唐书·儒学传上·陆德明》:“ 王世充 子入,跪牀前,對之遺痢,竟不與語。” 宋 沈括 《梦溪笔谈·异事》:“日食飯一石米,隨即痢之,饑復如故。” 明 焦竑 《焦氏笔乘·药方》:“ 孝宗 嘗患痢,衆醫不效, 德壽 憂之。”参见“ 痢疾 ”。2.见“ 瘌痢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