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痱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5F1
【GBK编码】F0F2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4134121112111
【汉语拼音】fèi,féi
【拼音编码】 fei4 fei2
【五笔编码】 udjd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TKC
【注音符号】ㄈㄟˋ,ㄈㄟˊ
【广东话】fai2 fai6 fei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痱 fèi
<释义1>〔~子〕由于暑天出汗过多,引起汗腺发炎,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,很痒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痱 féi
<释义1>古代称偏瘫症:风~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痱1 [féi ㄈㄟˊ]
[《廣韻》符非切,平微,奉。]
中风,偏瘫。《灵枢经·热病》:“痱之爲病也,身無痛者,四肢不收,智亂不甚,其言微知,可治;甚者不能言,不可治也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 魏其 良久乃聞,聞即恚,病痱,不食欲死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痱,風病也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非亶倒縣而已,又類辟,且病痱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痱,風疾。”
痱2 [fèi ㄈㄟˋ]
[《廣韻》扶沸切,去未,奉。]
[《廣韻》蒲罪切,上賄,並。]
亦作“ 疿1 ”。
痱子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汗出見濕,乃生痤疿。” 清 赵翼 《夜不寐作》诗:“忽焉癢如疥,萬疿凸膚革。”参见“ 痱2子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