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磑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8D1
【GBK编码】B46F
【笔画数】15
【笔顺】132512521251431
【汉语拼音】wèi,ái,gài
【拼音编码】 wei4 ai2 gai4
【五笔编码】 dmgu dmn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LJU
【注音符号】ㄨㄟˋ,ㄞˊ,ㄍㄞˋ
【广东话】hoi2 wui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磑 wèi
=====================
磑 ái
=====================
磑 gài
<释义1>均见“硙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磑1 [wèi ㄨㄟˋ]
[《廣韻》五對切,去隊,疑。]
[《廣韻》五灰切,平灰,疑。]
“ 硙1 ”的繁体字。
1.石磨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说日》:“其喻若蟻行於磑上,日月行遲,天行疾,天持日月轉,故日月實東行,而反西旋也。” 唐 张乔 《送友人往宜春》诗:“野橋喧磑水,山郭入樓雲。”《新唐书·宦者传上·高力士》:“都北堰 灃 列五磑,日僦三百斛直。” 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农业陶渔·硙》:“《世本》曰:‘ 公輸般 作磑。’今以礲穀,首自 山 而東謂之磑, 江 浙 之閒或曰礲,編木附泥爲之,所以破穀出米矣。”2.切磨;磨碎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疑》:“陰陽相磑,物咸雕離。” 司马光 集注引 宋衷 曰:“物相切磨稱磑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法酒》:“大州白墮麴方餅法:穀三石,蒸兩石,生一石,别磑之,令細,然後合和之也。” 宋 陆游 《蜗庐》诗:“有書嬾讀吾堪愧,睡起何妨自磑茶。”一本作“ 碨 ”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穀三·大豆》﹝集解﹞引 宗奭 曰:“大豆有緑褐黑三種,有大小兩類,大者出 江 浙 、 湖南 、 湖北 ,小者生他處,入藥力更佳,又可磑爲腐食。”
磑2 [ái ㄞˊ]
[《集韻》魚開切,平咍,疑。]
见“ 磑2磑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