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磿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8FF
【GBK编码】B495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13312343123413251
【汉语拼音】lì
【拼音编码】 li4
【五笔编码】 yttd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GMG
【注音符号】ㄌㄧˋ
【广东话】lik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磿 lì
<释义1>石声。
<释义2>古同“历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磿1 [lì ㄌㄧˋ]
[《廣韻》郎擊切,入錫,來。]
1.校次执綍者之名籍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师》:“及窆,抱磿。” 郑玄 注:“磿者,適歷執綍者名也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磿者,即校次執綍者之名籍。”2.通“ 鬲 ”。俘虏,奴隶。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馘磿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,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。” 郭沫若 《今昔集·论古代社会》:“‘磿’就是‘鬲’,这足证明 殷 代已有大规模的奴隶制度了。” 郭沫若 《历史人物·屈原研究》:“根据《世俘解》,‘馘磿’与‘俘人’对称,亦足以证明‘磿’是两种奴隶的统称。”3.通“ 曆 ”。推算历象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月战》:“无方而戰者小勝以付磿者也。”4.计算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《十六经·立命》:“數日,磿月,計歲,以當日月之行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