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礧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27
【GBK编码】B557
【笔画数】20
【笔顺】13251251212512125121
【汉语拼音】léi,lěi,lèi
【拼音编码】 lei2 lei3 lei4
【五笔编码】 dll dlll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GKKK
【注音符号】ㄌㄟˊ,ㄌㄟˇ,ㄌㄟˋ
【广东话】leoi5 leo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礧 léi
<释义1>古同“礌”。
<释义2>撞击:“骇崩浪而相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礧 lěi
<释义1>不平。
<释义2>堆砌。
<释义3>大石貌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礧 lèi
<释义1>以木、石投物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礧1 [lèi ㄌㄟˋ]
[《廣韻》盧對切,去隊,來。]
亦作“ 礌1 ”。亦作“ 礨1 ”。
1.转石;以木、石下投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礧石相擊,琅琅礚礚。”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 左太沖 作《三都賦》初成” 刘孝标 注引《思别传》:“初作《蜀都賊》云:‘鬼彈飛丸以礌礉,火井騰光以赫曦。’”2.自高处投击敌人的木、石。《後汉书·文苑传上·杜笃》:“一卒舉礧,千夫沈滯;一人奮戟,三軍沮敗。” 李贤 注:“礧,石也。”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“山多木石,積以爲礧。” 北周 庾信 《拟咏怀》之二七:“羅梁猶下礌,揚排久飛灰。”
礧2 [lěi ㄌㄟˇ]
[《廣韻》落猥切,上賄,來。]
亦作“ 礌2 ”。
1.大石貌。参见“ 礧2硌 ”。2.不平貌。参见“ 礧2磈 ”。3.堆积;堆砌。 元 虞集 《橐佗图赞》:“有服維佗,礧肉戴崿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餘賊三路狂奔,所過皆剗道壞梁,礧木石。”4.见“ 礧2落 ”。
礧3 [léi ㄌㄟˊ]
[《集韻》盧回切,平灰,來。]
亦作“ 礌3 ”。
1.撞击;冲击。《文选·郭璞〈江赋〉》:“觸曲厓以縈繞,駭崩浪而相礧。” 李善 注:“相礧,相擊也。”2.碾;磨。 元 王祯 《农书》卷十六:“礧穀器,所以去穀殼也, 淮 人謂之礱(力董切), 江 浙 之間謂之礱(盧宋切)。”3.舂;捣。4.木石制磨谷用具。 元 王祯 《农书》卷十六:“﹝礧穀器﹞北方謂之木礧,石鑿者謂之石木礧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