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祫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6B
【GBK编码】B584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4524341251
【汉语拼音】xiá
【拼音编码】 xia2
【五笔编码】 pywk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WSAJ
【注音符号】ㄒㄧㄚˊ
【广东话】haap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祫 xiá
<释义1>古代天子或诸侯把远近祖先的神主集合在太庙里进行祭祀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祫1 [xiá ㄒㄧㄚˊ]
[《廣韻》侯夾切,入洽,匣。]
古代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。集合远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庙大合祭。三年丧毕时举行一次,次年禘祭后又举行一次,以后每五年一次。《公羊传·文公二年》:“大事者何?大祫也。大祫者何?合祭也。其合祭奈何?毁廟之主陳于大祖,未毁廟之主,皆升,合食于大祖。五年而再殷祭。” 何休 注:“殷,盛也。謂三年祫,五年禘。”《魏书·礼志一》:“禘、祫一名也,合而祭之故稱祫,審諦之故稱禘,非兩祭之名。” 唐 韩愈 《禘祫议》:“夫祫者,合也;毁廟之主,皆當合食于太祖。”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中:“三年一祫,則停時享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