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禓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93
【GBK编码】B640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4524251113533
【汉语拼音】shāng,yáng
【拼音编码】 shang1 yang2
【五笔编码】 pyjr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WSRO
【注音符号】ㄕㄤˉ,ㄧㄤˊ
【广东话】joe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禓 shāng
<释义1>古代指强鬼(死于非命之鬼)。
<释义2>驱逐强鬼的祭祀:“乡人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禓 yáng
<释义1>道上之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禓1 [yánɡ ㄧㄤˊ]
[《廣韻》與章切,平陽,以。]
古谓道上之祭。《急就篇》卷四:“祠祀社稷叢臘奉,謁禓塞禱鬼神寵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禓,道上祭也。” 王应麟 音释:“禓音陽,移章反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十三引《说文》:“除惡之祭爲祓,會福之祭曰禬,告事求福曰禱,道上之祭爲禓。” 杨树达 《积微居读书记·说文求是·禓》:“ 長沙 舊俗,求神者二人輿神遊行道上,名曰打昌。所謂昌者,即此字,讀禓如昌也。”
禓2 [shānɡ ㄕㄤ]
[《廣韻》式羊切,平陽,書。]
古指强死鬼。亦指驱逐强死鬼之祭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鄉人禓。” 郑玄 注:“禓,强鬼也。謂時儺,索室驅疫,逐强鬼也。禓或爲獻,或爲儺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禓,音傷,鬼名也。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原教上》:“况其内容,與民間宗教附麗者,往往而有。若景教以使徒爲守護神,或爲驅除癘疫者,中夏之所謂禓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