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禫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AB
【GBK编码】B656
【笔画数】16
【笔顺】4524125221251112
【汉语拼音】dàn
【拼音编码】 dan4
【五笔编码】 pys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WSKE
【注音符号】ㄉㄢˋ
【广东话】daam6 taam5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禫 dàn
<释义1>古代除去孝服时举行的祭祀:“晋初用王肃议,祥~共月,故二十五月而除,遂以为制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禫1 [dàn ㄉㄢˋ]
[《廣韻》徒感切,上感,定。]
除丧服的祭祀。《仪礼·士虞礼》:“中月而禫。” 郑玄 注:“中,猶間也;禫,祭名也,與大祥間一月。自喪至此,凡二十七月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武帝永明九年》:“十一月,己未朔, 魏 主禫於 太和廟 ,袞冕以祭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這是 崔相國 小姐至孝,爲報父母之恩。又是老相公禫日,就脱孝服,所以做好事。” 清 钱谦益 《陈孺人张氏墓志》:“蓋余有母之喪,亦將禫矣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