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秕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D5
【GBK编码】EFF5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312341535
【汉语拼音】bǐ
【拼音编码】 bi3
【五笔编码】 txx txx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RR
【注音符号】ㄅㄧˇ
【广东话】bei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秕 bǐ
<释义1>子实不饱满:~子(不饱满的子实)。~糠(秕子和糠,喻没有价值的东西)。
<释义2>坏,不良:~政(不良的政治措施)。
<释义3>古同“纰”,纰谬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秕1 [bǐ ㄅㄧˇ]
[《廣韻》卑履切,上旨,幫。]
亦作“ 粃1 ”。
1.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若苗之有莠,若粟之有秕。”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十一:“大扺立夏後,夜雨多,便損麥。蓋麥花夜吐,雨多花損,故麥粒浮秕也。”2.坏;不良。参见“ 秕政 ”。3.败坏。《後汉书·安帝纪赞》:“ 安 德不升,秕我王度。” 李贤 注:“秕,穀不成也。諭政教之穢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淳熙十年》:“若乃貪饕無饜,與貨爲市,漁奪百姓,侵牟下民,有一於此,足秕邦政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