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秠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E0
【GBK编码】B679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123413241
【汉语拼音】pī
【拼音编码】 pi1
【五笔编码】 tgi tgi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GA
【注音符号】ㄆㄧˉ
【广东话】pei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秠 pī
<释义1>古书上说的一种黑黍,一壳二米。
<释义2>谷皮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秠1 [pī ㄆㄧ]
[《廣韻》敷悲切,平脂,滂。]
[《廣韻》匹尤切,平尤,滂。]
[《廣韻》匹鄙切,上旨,滂。]
[《廣韻》芳婦切,上有,滂。]
黑黍的一种。每个壳中有二颗米。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誕降嘉穀,惟秬惟秠。” 孔颖达 疏:“ 郭璞 曰:‘秠,亦黑黍,但中米異耳。 漢和帝 時 任城 生黑黍,或三四實,實二米,得黍三斛八斗。’則秬是黑黍之大名;秠是黑黍之中有二米者,别名之爲秠。故此經異其文,而《爾雅》釋之若然。秬、秠,皆黑黍矣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:“后来又开辟草莱,大事种植,有什么黑黍的‘秬’,一稃二米的黑粟的‘秠’,赤粱粟的‘穈’,白粱粟的‘芑’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