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秩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9E9
【GBK编码】D6C8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123431134
【汉语拼音】zhì
【拼音编码】 zhi4
【五笔编码】 trw trw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MO
【注音符号】ㄓˋ
【广东话】dit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秩 zhì
<释义1>有条理,不混乱的情况:~序。
<释义2>古代官吏的俸禄:“官人益~,庶人益禄”。
<释义3>古代官职级别:委之常~。贬~三等。
<释义4>十年:七~寿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秩1 [zhì ㄓˋ]
[《廣韻》直一切,入質,澄。]
亦作“ 豑1 ”。亦作“ 豒1 ”。
1.次序。《书·洛诰》:“ 周公 曰:‘王,肇稱 殷 禮。祀于新邑,咸秩無文。’” 孔 传:“皆次秩不在禮文者而祀之。”《逸周书·籴匡》:“凡美不修,餘子務穡,於是糺秩。” 孔晁 注:“糺之令有事秩。” 朱右曾 校释:“秩,次也。糺其分次,毋或踰也。”2.俸禄。《周礼·天官·宫伯》:“行其秩敍。” 郑玄 注:“秩,禄稟也。”《左传·庄公十九年》:“王奪 子禽 、 祝跪 與 詹父 田,而收膳夫之秩。” 杜预 注:“秩,禄也。”《晏子春秋·杂上八》:“今請求老弱之不養,鰥寡之無室者,論而共秩焉。” 张纯一 校注:“秩,禄也。所以爲養也。”3.常。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是曰既醉,不知其秩。” 毛 传:“秩,常也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九十日有秩。” 郑玄 注:“秩,常也,有常膳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君則日使人以常膳致之,故云日有秩。”4.官职;品位。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委之常秩。” 杜预 注:“常秩,官司之常職。”《晋书·卞敦传》:“竟以畏懦貶秩三等。” 唐 韩愈 《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》诗:“秩卑俸薄食口衆,豈有酒食開客顔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明宗天历二年》:“ 大都 立 奎章閣 學士院,秩正三品。”5.指授职。 宋 王安石 《张慎修等改官》:“秩以省寺之官。”6.十年为一秩。 唐 白居易 《思旧》诗:“已開第七秩,飽食仍安眠。”《醒世恒言·小水湾天狐贻书》:“年踰六秩,已不爲夭。”7.祭祀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“戊寅,帝以久旱,咸秩羣神。”8.通“ 迭 ”。更迭,依次。《管子·国蓄》:“故人君御穀物之秩相勝,而操事於其不平之間。”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:“‘秩’讀爲迭。迭,更也。穀貴則物賤,穀賤則物貴,是穀與物更相勝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