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稊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0A
【GBK编码】B694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312344351523
【汉语拼音】tí
【拼音编码】 ti2
【五笔编码】 tuxt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UY
【注音符号】ㄊㄧˊ
【广东话】ta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稊 tí
<释义1>稗子一类的草,子实像糜子:“计中国之在海内,不似~米之在太仓乎?”
<释义2>杨柳新长出的嫩芽:“枯杨生~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稊1 [tí ㄊㄧˊ]
[《廣韻》杜奚切,平齊,定。]
亦作“ 蕛1 ”。
1.草名。形似稗,结实如小米。《文选·潘岳〈射雉赋〉》:“稊菽藂糅,蘙薈菶茸。” 徐爰 注:“稊,稗類也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》诗:“春 江 壯風濤,蘭野茂稊英。”2.植物的嫩芽。特指杨柳的新生枝叶。《易·大过》:“枯楊生稊。” 王弼 注:“稊者,楊之秀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稊者,楊柳之穗,故云楊之秀也。” 唐 崔珏 《门前柳》诗:“如今宛轉稊著地,常向緑陰勞夢思。” 清 王士禛 《行玉河上怀故乡有作》诗:“河邊弱柳漸生稊,沙上蒲芽緑未齊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