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稑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11
【GBK编码】B698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3123412134121
【汉语拼音】lù
【拼音编码】 lu4
【五笔编码】 tfq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OB
【注音符号】ㄌㄨˋ
【广东话】ling4 luk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稑 lù
<释义1>早种晚熟的谷物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稑1 [lù ㄌㄨˋ]
[《廣韻》力竹切,入屋,來。]
亦作“ 穋1 ”。
后种先熟的谷物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十月納禾稼,黍稷重穋,禾麻菽麥。” 毛 传:“後熟曰重,先熟曰穋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穋音六,本又作稑,音同。《説文》云:稑或從翏,後種先熟曰稑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:“上春,詔王后帥六宫之人,而生穜稑之種,而獻之于王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後種先孰謂之稑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稑,音六,本又作‘穋’。”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民乃逾處,種稑禾不爲稑;種重禾不爲重;是以粟少而失功。” 高诱 注:“晚種早熟爲稑,早種晚熟爲重。” 唐 刘禹锡 《何卜赋》:“同藝於野,其時在澤,伊穜之利,乃穋之厄。”《明史·礼志三》:“ 順天府 官以耒耜及穜稑種進呈,内官仍捧出授之,由 午門 左出,置綵輿,鼓樂,送至藉田所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