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稯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2F
【GBK编码】B74F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31234345234354
【汉语拼音】zōng,zǒng
【拼音编码】 zong1 zong3
【五笔编码】 tqbt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OR
【注音符号】ㄗㄨㄥˉ,ㄗㄨㄥˇ
【广东话】zu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稯 zōng
<释义1>古代计算禾束的单位,四十把为一稯。
<释义2>布八十缕为稯,即一种粗布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稯 zǒng
<释义1>〔~~〕聚集,如“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,子路曰:‘是~~何为者邪?’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稯1 [zōnɡ ㄗㄨㄥ]
[《廣韻》子紅切,平東,精。]
1.古代计算禾把的单位。四十把为一稯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四秉曰筥,十筥曰稯,十稯曰秅。” 郑玄 注:“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其歲,收田一井,出稯禾、秉芻、缶米,不是過也。”2.通“ 緵 ”。古代计量织物经线密度的单位。八十缕为一稯。《说文·禾部》:“稯,布之八十縷爲稯。” 段玉裁 注:“布八十縷爲稯者,《史記·孝景本紀》:‘令徒隸衣七稯布。’索隱、正義皆云:‘蓋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縷。’……布縷與禾把皆數也,故同名。”今本《史记》作“緵”。
稯2 [zǒnɡ ㄗㄨㄥˇ]
[《集韻》祖動切,上蕫,精。]
见“ 稯2稯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