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穜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5C
【GBK编码】B772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31234414312511211
【汉语拼音】tóng,zhǒng
【拼音编码】 tong2 zhong3
【五笔编码】 tujf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KB
【注音符号】ㄊㄨㄥˊ,ㄓㄨㄥˇ
【广东话】tung4 zung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穜 tóng
<释义1>早种晚熟的谷物:“上春,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~稑之种,而献之于王。”
<释义2>木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穜 zhǒng
<释义1>古同“种”。
<释义2>古同“腫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穜1 [tónɡ ㄊㄨㄥˊ]
[《廣韻》徒紅切,平東,定。]
[《廣韻》直容切,平鍾,澄。]
先种后熟的谷类。参见“ 穜稑 ”。
穜2 [zhǒnɡ ㄓㄨㄥˇ]
同“ 種1 ”。
1.种类,类别。 清 王芝 《海客日谭》卷二:“怒貓不詳其穜,通體皆生白毛。”2.通“ 腫 ”。
穜3 [zhònɡ ㄓㄨㄥˋ]
同“ 種2 ”。
清 程瑶田 《九穀考·黍》:“諸書言穜黍皆云大火中。是以夏至而穜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