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穟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5F
【GBK编码】B775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31234431353334454
【汉语拼音】suì
【拼音编码】 sui4
【五笔编码】 tuep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UG
【注音符号】ㄙㄨㄟˋ
【广东话】seoi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穟 suì
<释义1>指禾穗上的芒须。
<释义2>〔~~〕(禾苗)美好的样子,如“禾颖~~。”
<释义3>古同“穗”:“嘉~养南畴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穟1 [suì ㄙㄨㄟˋ]
[《廣韻》徐醉切,去至,邪。]
亦作“ 穂1 ”。
1.禾穗成熟下垂貌。参见“ 穟穟 ”。2.稻、麦等穗上的芒须。 宋 岳珂 《桯史·馆娃浯溪》:“古語有之:‘投機之會,間不容穟。’”3.通“ 穗 ”。谷类结实的顶端部分。《尚书大传》卷四:“ 成王 時有苗異莖而生,同爲一穟。” 晋 陶潜 《酬刘柴桑》诗:“新葵鬱北墉,嘉穟養南疇。”《北齐书·马嗣明传》:“問其病由,云曾以手將一麥穟,即見一赤物長二寸似蛇,入其手指中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送王察推缜之邓州》诗:“車過白水沙痕闊,雁落鉗盧稻穟長。”4.用作穗状之物的量词。 清 纳兰性德 《采桑子》词:“香篝翠被渾閒事,回音西風,何處疎鐘,一穟燈花似夢中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