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穰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70
【GBK编码】F0A6
【笔画数】22
【笔顺】3123441251251112213534
【汉语拼音】ráng
【拼音编码】 rang2
【五笔编码】 tyk tyke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FER
【注音符号】ㄖㄤˊ
【广东话】joe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穰 ráng
<释义1>稻、麦等的秆:~草。~子。
<释义2>庄稼丰熟:~~(丰盛的样子)。
<释义3>同“瓤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穰1 [ránɡ ㄖㄤˊ]
[《廣韻》汝陽切,平陽,日。]
亦作“ 穣1 ”。
1.黍茎去皮后的柔软部分。2.泛指黍稷稻麦等植物的秆茎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作酱法》:“肉醬法:牛、羊、麞、鹿、兔肉皆得作……寒月作之,宜埋之於黍穰積中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後集:“時風寒,夜宿竹簟,侍衛人取茅及黍穰作焰,與二帝同坐向火至明。” 梁斌 《红旗谱》二七:“她又走出去拿穰柴,给 江涛 烘烤衣服。”3.庄稼丰收。《管子·国蓄》:“歲有凶穰,故穀有貴賤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所居野大穰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穰,豐熟也。”《新唐书·甄济传》:“歲饑,節用以給親里;大穰,則振其餘於鄉黨貧狹者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上杜学士言开河书》:“某爲縣於此,幸歲大穰。” 元 郑光祖 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那其間四野桑麻禾稼穰,百姓每謳歌將天祭享。”4.填;充实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六十:“心是虚底物,性是裏面穰肚餡草。性之理包在心内,到發時却是性底出來。”5.蒿草衣。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 齊 高庭 問於 孔子 曰:‘ 庭 不曠山,不直地,衣穰而提贄,精氣以問事君子之道,願夫子告之。’” 王肃 注:“穰,蒿草衣。”6.用同“ 瓤 ”。果实的肉。 唐 杜甫 《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》:“色好梨勝頰,穰多栗過拳。”
穰2 [rǎnɡ ㄖㄤˇ]
[《廣韻》如兩切,上養,日。]
亦作“ 穣2 ”。
1.繁盛;众多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 京兆 典京師, 長安 中浩穰,於三輔尤劇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穰,盛也,言人衆之多也。” 元 武汉臣 《玉壶春》第一折:“你看這郊外,人稠物穰,都是賞心樂事,真個好熱鬧也。” 章炳麟 《新方言·岭外三州语》:“三州謂衆多爲穰。”2.数目。《孙子算经》卷上:“凡大數之法,萬萬曰億……萬萬秭曰穰,萬萬穰曰溝。”3.通“ 攘 ”。烦扰;纷乱。《隶释·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》:“時 益 部擾穰。” 元 孟汉卿 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又不是公事忙,不由咱心緒穰。若有那大公事失誤了惹下災殃。”4.通“ 攘 ”。排除;排斥。《新唐书·辛替否传》:“假如兵旱相乘,則沙門不能擐甲胄,寺塔不足穰饑饉矣。”5.通“ 禳 ”。祈福;向神祈求。参见“ 穰2人 ”、“ 穰2田 ”。
穰3 [rénɡ ㄖㄥˊ]
[《集韻》人成切,平清,日。]
亦作“ 穣3 ”。
禾谷皮壳的碎屑。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三七:“木自南而北多枯,寒而不枯,只於臘月去根旁土,麥穰厚覆之,燃火深培如故,則不過一二年,皆結實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