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立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CB
【GBK编码】C1A2
【笔画数】5
【笔顺】41431
【汉语拼音】lì
【拼音编码】 li4
【五笔编码】 uu uuu uuu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SU
【注音符号】ㄌㄧˋ
【广东话】laap6 lap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立 lì
<释义1>站,引申为竖起来:~正。~柜。~足(a.站得往脚;b.处于某种立场)。~场。屹~。顶天~地。
<释义2>做出,定出:建~。设~。树~。~意。~此存照。
<释义3>存在,生存:自~。独~。势不两~。
<释义4>马上,即刻:~时。~刻。~等。
<释义5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立1 [lì ㄌㄧˋ]
[《廣韻》力入切,入緝,來。]
1.站立。《书·顾命》:“一人冕執劉立于東堂。”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 綦毋張 喪車,從 韓厥 曰:‘請寓乘!’從左右,皆肘之,使立於後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 噲 遂入,披帷西嚮立。” 赵樸初 《春早湖山·读〈雷锋日记〉》词:“多少英雄山嶽立,向 雷鋒 學習。”2.停止;停留。 毛泽东 《渔家傲·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词:“ 白雲山 頭雲欲立, 白雲山 下呼聲急,枯木朽株齊努力。”参见“ 立車 ”。3.竖起。《书·牧誓》:“立爾矛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己,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,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。”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織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一回:“又將兩扇門立在牆邊。”4.设置;建立。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師、太傅、太保。”《诗·大雅·緜》:“乃召司空,乃召司徒:俾立室家。”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大夫無得繕冢墓,理宫室,立臺榭,築牆垣。” 宋 岳飞 《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》:“承准八月十九日指揮,令 飛 與 趙鎮撫 立犄角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五回:“我但凡是個男人,可以出得去,我早走了,立出一番事業來,那時自有一番道理。”5.制定;订立。《商君书·开塞》:“禁立而莫之司,不可。” 元 无名氏 《货郎旦》第二折:“謝了大人,怎生得個立文書的人來,可也好那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合同文字记》:“哥哥,則今日請我友人 李社長 爲明證,見立兩紙合同文字,哥哥收一紙,兄弟收一紙。”6.确定;决定。《後汉书·郎顗传》:“ 恭陵 火災,主名未立。” 李贤 注:“立猶定也。時考問延火者姓名未定也。”《玉台新咏·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府吏再拜還,長嘆空房中,作計乃爾立。”7.立身;立足。《易·恒》:“君子以立易方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,故不改易其方。方猶道也。”《晏子春秋·谏上二》:“羣臣以力爲政,彊者犯弱,而日易主,君將安立矣。”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夫上驕則恣,臣驕則争,是君上與主有卻,下與大臣交争也。如此,則君之立於 齊 危矣。”8.存在;生存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 燕 秦 不兩立,願先生留意也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立节》:“名不可兩立,行不可兩全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次韵宗伟温伯》:“一塵不立渾輸我,即境心安是故廬。”9.流传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 魯 有先大夫曰 臧文仲 ,既没,其言立。” 杜预 注:“立謂不廢絶也。”《孝经·广扬名》:“是以行成於内,而名立於後世矣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顯名立於世,光榮著於俗。”10.显现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德無所立,怨無所藏。” 高诱 注:“立,見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无形》:“人禀氣於天,氣成而形立,形命相須,以至終死。”11.登位,即位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 桓公 立,乃老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數年, 威王 薨, 宣王 立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 齊襄王 新立,畏 孟嘗君 ,與連和,復親 薛公 。”12.扶立;确定某种地位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先君舍 與夷 而立寡人。”《晏子春秋·谏上十一》:“廢長立少,不可以教天下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 懷王 者,吾家 項梁 所立耳。非有功伐,何以得主約!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六回:“我死了,把他立起來,也不亂,也不嚷,才拔了蘿蔔地皮寬。”13.推荐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稱其讎,不爲諂;立其子,不爲比;舉其偏,不爲黨。” 杨伯峻 注:“指推薦其子。”14.指出仕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今王發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尊贤》:“賢者立於本朝,則天下之豪相率而趨之矣。”15.建树;成就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二:“所試纔一郡,而所立如此。”16.成立;成功。《礼记·冠义》:“君臣正,父子親,長幼和,而後禮義立。” 郑玄 注:“立,猶成也。”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兵以詐立,以利動,以分合爲變者也。”17.成熟。《後汉书·张奋传》:“時歲災旱,祈雨不應,乃上表曰:‘比年不登,人用饑匱,今復久旱,秋稼未立,陽氣垂盡,歲月迫促。’” 李贤 注:“立,成也。”18.特指三十岁。语出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:“齒在踰立,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,隨 仲尼 南行。” 唐 刘知幾 《史通·自叙》:“及年以過立,言悟日多。”19.立刻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於是 吕澤 立夜見 吕后 , 吕后 承間爲上泣涕而言,如四人意。”《後汉书·霍谞传》:“和氣立應,天下幸甚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九:“大仇已報,立死無恨。”20.围棋的一种着法。沿边而下子者称为立。21.通“ 涖 ”、“ 莅 ”。到;临。《老子》:“以道立天下,其鬼不神。”参见“ 立政 ”。22.通“ 粒 ”。谷粒。指种粮养人。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:“立我烝民,莫匪爾極。” 郑玄 笺:“立,當作粒。” 朱熹 集传:“立、粒通。”23.量词。 清 姚鼐 《登泰山记》:“亭東自足下皆雲漫,稍見雲中白若摴蒲數十立者,山也。”24.通“ 泣 ”。哭泣。《晏子春秋,谏上十八》:“及 晏子 卒,公出屏而立。” 王念孙 《读书杂志·晏子春秋一》:“立即泣字也……考《集韻》泣字又音立,云猋泣疾皃,是泣與立同音,故哭泣之泣,亦通作立。”25.用同“ 力 ”。参见“ 立主 ”。26.姓。 汉 有 立迁 。见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二·汉碑异姓》。
立2 [wèi ㄨㄟˋ]
[《篇海類編》于貴切]
通“ 位1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