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竽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AFD
【GBK编码】F3C4
【笔画数】9
【笔顺】314314112
【汉语拼音】yú
【拼音编码】 yu2
【五笔编码】 tgf tgf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AD
【注音符号】ㄩˊ
【广东话】jyu1 jyu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竽 yú
<释义1>古代吹奏乐器,像笙,有三十六簧:滥~充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竽1 [yú ㄩˊ]
[《廣韻》羽俱切,平虞,云。]
古代竹制簧管乐器。与笙相似而略大。《周礼·春官·笙师》:“笙師掌教龡(吹)竽、笙。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:“竽,三十六簧。笙,十三簧。” 贾公彦 疏:“按《通卦驗》:‘竽長四尺二寸。’注云:‘竽,管類。用竹爲之。形參差,象鳥翼。’”按,1972年 长沙 马王堆 汉 墓出土之竽为二十二管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 臨菑 甚富而實,其民無不吹竽鼓瑟,彈琴擊筑。” 唐 韩愈 《答陈商书》:“ 齊王 好竽。有求仕於 齊 者,操瑟而往,立王之門,三年不得入。”参阅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声音·竽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