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笏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0F
【GBK编码】F3CB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3143143533
【汉语拼音】hù
【拼音编码】 hu4
【五笔编码】 tqr tqrr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ROD
【注音符号】ㄏㄨˋ
【广东话】fat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笏 hù
<释义1>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上面可以记事:朝(ch俹 )~。“京兆尹郑叔则,怫然曳~却立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笏1 [hù ㄏㄨˋ]
[《廣韻》呼骨切,入没,曉。]
1.古代臣朝见君时所执的狭长板子、用玉、象牙、竹木制成。也叫手板。后世惟品官执之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凡有指畫於君前,用笏;造受命於君前,則書於笏。” 唐 韩愈 《释言》:“束帶執笏立士大夫之行,不見斥以不肖,幸矣,其何敢敖於言乎?” 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抄没》:“倘若用我時,學取 段司農 以笏擊賊而死,斷不從他。”2.量词。条、块。用于金银、墨等。 南唐 刘崇远 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下:“吏人既失此歷……衆情危懼,共請主人,願以白金十笏贖之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二:“ 李 黄門 邦直 在 真定 ,嘗寄先左丞以 陳贍 墨四十笏。” 清 王韬 《淞滨琐话·金玉蟾》:“贈以白金四笏,然後成行。”
笏2 [wěn ㄨㄣˇ]
[《集韻》武粉切,上吻,微。]
见“ 笢笏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