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筝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5D
【GBK编码】F3DD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314314355112
【汉语拼音】zhēng
【拼音编码】 zheng1
【五笔编码】 tqvh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RXB
【注音符号】ㄓㄥˉ
【广东话】zaang1 zang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筝 zhēng
<释义1>弦乐器,木制长形。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,现为二十五根弦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筝1 [zhēnɡ ㄓㄥ]
[《廣韻》側莖切,平耕,莊。]
“ 箏1 ”的新字形。
拨弦乐器。形似瑟。传为 秦 时 蒙恬 所作。其弦数历代由五弦增至十二弦、十三弦、十六弦,现经改革,增至十八弦、二十一弦、二十五弦等。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声音·筝》:“筝,謹按《禮·樂記》‘筝,五絃筑身也。’今 并 涼 二州筝形如瑟,不知誰所改作也。或曰 秦 蒙恬 所造。”《隋书·乐志下》:“絲之屬四:一曰琴, 神農 制爲五弦, 周文王 加二弦爲七者也。二曰瑟,二十七弦, 伏羲 所作者也。三曰筑,十二弦。四曰筝,十三弦,所謂 秦 聲, 蒙恬 所作者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