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筤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64
【GBK编码】B95E
【笔画数】13
【笔顺】3143144511534
【汉语拼音】láng,làng
【拼音编码】 lang2 lang4
【五笔编码】 tyve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SXO
【注音符号】ㄌㄤˊ,ㄌㄤˋ
【广东话】lo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筤 láng
<释义1>古代车盖的竹骨架。
<释义2>幼竹。
<释义3>〔苍~〕青色,如“震为雷,……为~~竹。”
<释义4>竹丛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筤 làng
<释义1>古代一种仪仗,即华盖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筤1 [lánɡ ㄌㄤˊ]
[《廣韻》魯當切,平唐,來。]
1.古代车盖的竹骨架。《说文·竹部》:“筤,籃也。”《广韵·平唐》:“筤,車籃。”2.幼竹。 唐 元稹 《生春》诗:“斫莨天雖暖,穿區凍未融。” 宋 吴文英 《一寸金·赠笔工刘衍》词之一:“筤管刊瓊牒, 蒼梧 恨、 帝娥 暗泣。”3.指竹丛。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四十:“竹之萌爲筍,竹之節曰約,竹之叢曰筤。”
筤2 [lànɡ ㄌㄤˋ]
[《集韻》郎宕切,去宕,來。]
古仪仗中的伞盖。皇帝出行时,执从于辇后,用以障尘蔽日。 宋 沈括 《梦溪笔谈·故事一》:“筤,兩扇夾心,通謂之‘扇筤’:皆繡,亦有銷金者,即古之‘華蓋’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