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筳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73
【GBK编码】B96A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314314312154
【汉语拼音】tíng
【拼音编码】 ting2
【五笔编码】 ttfp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YMB
【注音符号】ㄊㄧㄥˊ
【广东话】jin4 ting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筳 tíng
<释义1>络丝、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。
<释义2>小竹片,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。
<释义3>小簪。
<释义4>笼。
<释义5>竞。
<释义6>古同“莛”,草茎:“以~击钟,(岂能)发其音声哉?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筳1 [tínɡ ㄊㄧㄥˊ]
[《廣韻》特丁切,平青,定。]
1.小竹片。亦指小的竹、木枝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 翟義 黨 王孫慶 捕得, 莽 使太醫、尚方與巧屠共刳剥之,量度五藏,以竹筳導其脈,知所終始,云可以治病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备阙》:“擿齒,則松檟不及一寸之筳;挑耳,則棟梁不如鷦鷯之羽。”参见“ 筳篿 ”。2.通“ 莛 ”。草茎。 汉 东方朔 《答客难》:“以筦窺天,以蠡測海,以筳撞鍾,豈能通其條貫,考其文理,發其音聲哉?”按,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引作“莛”。 唐 元稹 《泛江玩月》诗:“知君皆逸韻,須爲應筳撞。”3.纺具之一。用以络丝、纺纱、卷棉条等。《说文·竹部》:“筳,繀絲筦也。从竹,廷聲。” 段玉裁 注:“《糸部》曰:‘繀,箸絲於筟車也。’按:絡絲者,必以絲耑箸於筳。今 江 浙 尚呼筳。” 元 王祯 《农书》卷二一:“木棉捲筳, 淮 民用薥黍稍莖,取其長而滑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