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箕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B95
【GBK编码】BBFE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31431412211134
【汉语拼音】jī
【拼音编码】 ji1
【五笔编码】 tad tad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EC
【注音符号】ㄐㄧˉ
【广东话】gei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箕 jī
<释义1>用竹篾、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(通常称“簸箕”):~帚。
<释义2>簸箕形的指纹,不成圆形:斗(d弖 )~。
<释义3>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<释义4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箕1 [jī ㄐㄧ]
[《廣韻》居之切,平之,見。]
1.簸箕。扬米去糠的器具。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大冠若箕,脩劍拄頤,攻 狄 不能,下壘枯丘。” 鲍彪 注:“箕,簸器。” 汉 李尤 《箕铭》:“箕主簸揚,糠粃及陳。”2.畚箕。畚除垃圾的用具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:“執箕膺揲,厥中有帚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爲長者糞之禮,必加帚於箕上……以箕自向而扱之。” 郑玄 注:“箕,去棄物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箕是棄物之器。”3.伸开两腿坐着,形状如簸箕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立毋跛,坐毋箕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坐毋箕者,箕謂舒展兩足,狀如箕舌也。” 宋 苏舜钦 《沧浪亭记》:“予時榜小舟,幅巾以往,至則灑然忘其歸,箕而浩歌,踞而仰嘯,野老不至,魚鳥共樂。”4.指纹形状之一种。由多数箕形线纹组成,状似簸箕。参见“ 箕斗 ”。5.通“ 基 ”。依据。《後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右矕 三塗 ,左概 嵩嶽 ,面據 衡 陰,箕背 王屋 。” 王念孙 曰:“概當爲枕,字之誤也……箕背當爲背箕,背箕與面據相對,箕讀爲基,基亦據也,言前據 衡 陰,後據 王屋 也。”见《读书杂志馀编上·後汉书》。6.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:“哆兮侈兮,成是南箕。” 毛 传:“南箕,箕星也。” 郑玄 笺:“箕星哆然,踵狹而舌廣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二十八宿有箕星,無南箕。故云南箕即箕星也。箕四星:二爲踵,二爲舌。”《孙子·火攻》:“日者,月在箕、壁、翼、軫也;凡此四宿者,風起之日也。” 梅尧臣 注:“箕,龍尾也。”7.木名。参见“ 箕服 ”。8.姓。 春秋 时 晋 有大夫 箕郑父 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