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簨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C28
【GBK编码】BA8B
【笔画数】18
【笔顺】314314515515122134
【汉语拼音】sǔn,zhuàn
【拼音编码】 sun3 zhuan4
【五笔编码】 tnnw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YEO
【注音符号】ㄙㄨㄣˇ,ㄓㄨㄢˋ
【广东话】seon2 seon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簨 sǔn
<释义1>古代悬挂钟、磬、鼓的架子上的横梁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簨 zhuàn
<释义1>竹器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簨1 [sǔn ㄙㄨㄣˇ]
[《廣韻》思尹切,上準,心。]
1.古代悬挂钟磬架子的横杆。 宋 欧阳修 《书梅圣俞稿後》:“今指其器以問於工曰:‘彼簨者、簴者、堵而編執而列者,何也?’彼必曰:‘鼗鼓、鐘磬、絲管、干戚也。’”参见“ 簨虡 ”。2.指某些农具的横梁。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二二:“﹝耘盪﹞長尺餘,闊約三寸。底列短釘二十餘枚。簨其上以貫竹柄,柄長五尺餘。”此谓上面安上横梁。
簨2 [zhuàn ㄓㄨㄢˋ]
[《集韻》雛綰切,上潸,崇。]
竹器。《集韵·上潸》“簨”字下引《礼记》:“食於簨。”今本《礼记·丧大记》作“食於篹者盥”。 郑玄 注:“篹或作簨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