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籀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C40
【GBK编码】F4A6
【笔画数】19
【笔顺】3143141213545325121
【汉语拼音】zhòu
【拼音编码】 zhou4
【五笔编码】 trql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MDYK
【注音符号】ㄓㄡˋ
【广东话】zau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籀 zhòu
<释义1>〔~文〕古代的一种字体。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,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。亦称“大篆”。
<释义2>阅读:~读(读书)。~绎(阅读并理出文章的脉络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籀1 [zhòu ㄓㄡˋ]
[《廣韻》直祐切,去宥,澄。]
亦作“ 籒1 ”。
1.读书。 汉 许慎 《〈说文解字〉叙》:“尉律,學僮十七已上始試,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爲史。” 段玉裁 注:“《竹部》曰:‘籀,讀書也。’《毛詩傳》曰:‘讀,抽也。’《方言》曰:‘抽,讀也。’抽即籀,籀讀二文爲轉注。” 清 龚自珍 《知归子赞》:“日星河海之行,帝王、妃后、臣宰、農工、徒隸之法,無不籀也。” 章炳麟 《检论·订孔下》:“重籀《論語》諸書,臩然若有悟者。”2.通“ 抽 ”。抽取;引出。 唐 李俨 《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》序:“揮兔豪而匪固,籀魚網而終滅。” 鲁迅 《坟·科学史教篇》:“而一偏於内籀,則其不崇外籀之事,固非得已矣。”3.汉字的一种字体。一名大篆。 晋 左思 《魏都赋》:“讎校篆籀,篇章畢覿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 秦 滅舊章,以吏爲師,及 李斯 删籀而 秦 篆興, 程邈 造隸而古文廢。” 唐 韩愈 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“接雄詞於章句,窺逸跡於篆籀。”参见“ 籀文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