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米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C73
【GBK编码】C3D7
【笔画数】6
【笔顺】431234
【汉语拼音】mǐ
【拼音编码】 mi3
【五笔编码】 oy oyt oyty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F
【注音符号】ㄇㄧˇ
【广东话】mai5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米 mǐ
<释义1>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:小~。大~。稻~。~珠薪桂(米像珍珠;柴像桂木,形容物价昂贵,生活困难)。
<释义2>国际长度单位(旧称“公尺”“米突”),一米等于三市尺。
<释义3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米1 [mǐ ㄇㄧˇ]
[《廣韻》莫禮切,上薺,明。]
1.去皮的谷实;特指去皮的稻实。《周礼·地官·舍人》:“掌米粟之出入,辨其物。” 贾公彦 疏:“九穀之中,黍、稷、稻、粱、苽、大豆,六者皆有米,麻與小豆、小麥,三者無米,故云‘九穀六米’。” 孙诒让 正义:“已舂者爲米,未舂者爲粟。”《晋书·隐逸传·陶潜》:“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鄉里小人邪!” 清 郑燮 《七歌》之三:“時缺一升半升米,兒怒飯少相觸抵。”2.去皮壳的某些植物的子实。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养鱼附种芰法》:“《本草》云:‘蓮、菱、芡中米,上品藥。食之,安中補藏,養神强志。’” 唐 杜牧 《早雁》诗:“莫厭 瀟湘 少人處,水多菰米岸莓苔。” 清 郑燮 《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》之六:“最是 江 南秋八月,雞頭米賽蚌珠圓。”3.古代贵族衣服上的米状绣纹。《书·益稷》:“藻、火、粉、米、黼、黻,絺繡,以五采彰施於五色,作服。” 孔 传:“米,若聚米。”4.喻极少或极小的量。犹点滴。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:“夫弩機差以米則不發。” 元 李致远 《还牢末》第二折:“那婆娘衠一味嫉妬心,無半米着疼熱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回生》:“你看正面上那些兒塵漬,斜空處没半米蚍蜉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制谱》:“妙哉,只這錦字熒熒銀鈎小,更度羽换宫没半米差。”5.公制长度的主单位。旧称米突或公尺。一米分为一百厘米,合市制三尺。6.姓。 唐 有 米嘉荣 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