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粟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C9F
【GBK编码】CBDA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125221431234
【汉语拼音】sù
【拼音编码】 su4
【五笔编码】 sou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FJUF
【注音符号】ㄙㄨˋ
【广东话】suk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粟 sù
<释义1>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。北方通称“谷子”,去皮后称“小米”:~子。沧海一~。
<释义2>古代泛称谷类:重(zh恘g )农贵~。
<释义3>姓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粟1 [sù ㄙㄨˋ]
[《廣韻》相玉切,入燭,心。]
1.谷物名。北方通称“谷子”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穀二·粟》:“古者以粟爲黍、稷、粱、秫之總稱。而今之粟,在古但呼爲粱。後人乃專以粱之細者名粟……大抵黏者爲秫,不黏者爲粟。故呼此爲籼粟,以别秫而配籼。北人謂之小米也。”2.谷粒。未去皮壳者为粟,已舂去糠则为米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四百里粟,五百里米。” 蔡沈 集传:“粟,穀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“其粟圓而薄糠,其米多沃而食之彊。” 唐 李绅 《古风》之一:“春種一粒粟,秋成萬顆子。”3.粮食的通称。《管子·治国》:“民事農,則田墾;田墾,則粟多;粟多,則國富。” 汉 晁错 《论贵粟疏》:“粟者,王者大用,政之本務。” 唐 韩愈 《原道》:“農之家一,而食粟之家六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八三:“我亦曾糜太倉粟,夜聞邪許淚滂沱!”4.指俸禄。 晋 殷仲文 《解尚书表》:“進不能見危授命,亡身殉國;退不能辭粟 首陽 ,拂衣高謝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渔樵记》第一折:“人都道書中自有千鍾粟,怎生來偏着我風雪混樵漁。”参见“ 粟秩 ”。5.指颗粒细小如粟之物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 英水 出焉,西南流注於 赤水 ,其中多白玉,多丹粟。” 郭璞 注:“細丹沙如粟也。” 宋 杨万里 《昌英叔门外小树木樨早开》诗:“旋開三兩粟,已作十分香。” 清 曹溶 《一萼红》词:“粟玉纖環,泥金雙帶,嬌小渾不勝風。”6.皮肤触寒而收缩起粒。 宋 苏轼 《和陶贫士》之二:“無衣粟我膚,無酒顰我顔。” 宋 陆游 《雪後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》诗:“重裘猶粟膚,連酌無騂顔。”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铸剑》:“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。”7.见“ 粟斯 ”。8.姓。 後汉 有 粟举 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