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糝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CDD
【GBK编码】BC52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43123454545434333
【汉语拼音】sǎn,shēn
【拼音编码】 san3 shen1
【五笔编码】 occ occe ocd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UFOP
【注音符号】ㄙㄢˇ,ㄕㄣˉ
【广东话】saam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糝 sǎn
=====================
糝 shēn
<释义1>均见“糁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糝1 [sǎn ㄙㄢˇ]
[《廣韻》桑感切,上感,心。]
“ 參6 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 糂1 ”。“ 糁1 ”的繁体字。
1.以米和羹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 孔 某窮于 蔡 陳 之間,藜羹不糂。”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和糝不蓼。” 陈澔 集说:“宜以五味調和米屑爲糝,不須加蓼,故云和糝不蓼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名实》:“雖并日無藜藿之糝,不以易不義之太牢也。”2.米粒;饭粒。 唐 秦韬玉 《春雪》诗:“雲重寒空思寂寥,玉塵如糝滿春朝。”《续传灯录·普贤元素禅师》:“囊無繫蟻之絲,厨乏聚蠅之糝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裹一頂紅巾,珍珠如糝飯。”3.散粒,碎粒。 唐 韩愈 《送无本师归范阳》诗:“始見 洛陽 春,桃枝綴紅糝。” 宋 周邦彦 《大酺·春雨》词:“紅糝鋪地,門外荆桃如菽。” 清 朱彝尊 《一半儿·京口竹林寺》曲:“雪花攙,一半兒旋銷,一半兒糝。”4.散落;洒上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酒诫》:“唯患飛埃之糝目,而不覺飆風之所爲也。” 唐 杜甫 《绝句漫兴》之七:“糝徑楊花鋪白氊,點溪荷葉疊青錢。” 宋 张元幹 《江神子》词:“屑瓊瑰,糝莓苔。” 明 焦竑 《焦氏笔乘·医方》:“又傳壽星散,專治惡瘡,痛不可當者,糝之不痛;不痛者糝之即知痛。”5.杂,混和。《仪礼·大射》“參七十” 汉 郑玄 注:“參讀爲糝。糝,雜也。雜侯者,豹鵠而麋飾下,天子大夫也。” 宋 苏轼 《格物粗谈·瓜蓏》:“冬瓜切碎者,以石灰糝之則不爛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三回:“我如今包裹内帶得一包蒙汗藥在這裏, 李雲 不會吃酒時,肉裏多糝些,逼着他多吃些,也麻倒了。” 冰心 《冬儿姑娘》:“那时都有米铺里雇人来把他(汉白玉)砸碎了,糝在米里,好添分量,多卖钱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