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紐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D10
【GBK编码】BC7E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5544445211
【汉语拼音】niǔ
【拼音编码】 niu3
【五笔编码】 xnf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XED
【注音符号】ㄋㄧㄡˇ
【广东话】na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紐 niǔ
<释义1>见“纽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紐1 [niǔ ㄋㄧㄡˇ]
[《廣韻》女久切,上有,娘。]
“ 纽1 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 靵1 ”。
1.器物上用以提携悬系的襻纽。《周礼·夏官·弁师》:“弁師掌王之五冕,皆玄冕朱裏延紐。” 郑玄 注:“紐,小鼻在武上笄所貫也。冕鼻謂之紐,猶印鼻謂之鈕也。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龜紐之璽,賢者以爲佩。” 唐 拾得 《诗》之二三:“銀星釘稱衡,緑絲作稱紐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緁妤妾 趙 印,以羊脂玉爲之盤,鳳紐,傳爲某所僞作。”2.纽扣;带的结扣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居士錦帶,弟子縞帶,并紐約用組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紐謂帶之交結之處,以屬其紐;約者謂以物穿紐,約結其帶。”《楚辞·刘向〈九叹·怨思〉》:“申誠信而罔違兮,情素潔於紐帛。” 洪兴祖 补注:“紐,系也。”3.本,根据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是萬物之化也, 禹 舜 之所紐也。” 陆德明 释文引 简文 曰:“紐,本也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中庸第二七章三十》:“全篇大義,以德爲基,以誠爲紐,其旨備矣。”4.系束;活结。《礼记·丧服大记》:“小斂大斂,祭服不倒皆左衽,結絞不紐。” 孔颖达 疏:“‘結絞不紐’者,生時帶並爲屈紐,使易抽解,若死則無復解義,故絞束畢結不爲紐也。”5.连结;联系。6.供人操纵的机键;有关全局的关键。如:电纽;枢纽。7.量词。印一方为一纽。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其後曰 普回 ,因狩得玉璽三紐,有文曰皇帝璽。”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下》:“辛卯, 南詔 獻鐸槊、浪人劍、 吐蕃 印八紐。” 宋 文莹 《玉壶清话》卷五:“ 顯 引兵剿襲,大破之,梟名王貴將十五輩,獲僞羽林印二紐,斬二萬級。”8.用同“ 扭 ”。扭转;扭结。 元 高安道 《哨遍·嗓淡行院》套曲:“老保兒强把身軀紐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話説當下 魯提轄 紐過身來看時,拖扯的不是别人,却是 渭洲 酒樓上救了的 金老 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:“兩個在陣前,來來往往,番番復復,攪做一團,紐做一塊,鞍上人鬭人,坐下馬鬭馬,兩個鬭了四五十合。”9.用同“ 綹 ”。股;束。 元 赵彦暉 《点绛唇·省悟》套曲:“想當初您愛我時,剪青絲半紐。”10.中医术语。赤脉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上有絶陽之絡,下有破陰之紐。” 张守节 正义引《素问》:“紐,赤脈也。”11.汉语音韵学术语。即声母。汉字音节开头部分的辅音。又称声纽。12.姓。 隋 代有 纽回 。见《隋书·孝义传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