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紞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D1E
【GBK编码】BC8D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5544444535
【汉语拼音】dǎn
【拼音编码】 dan3
【五笔编码】 xpq xpq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WRD
【注音符号】ㄉㄢˇ
【广东话】daam1 daam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紞 dǎn
<释义1>古时冠冕上用来系瑱的带子:“王后亲织玄~。”
<释义2>缝在被端用以区别上下的丝带:“缁衾,赬里,无~。”
<释义3>敲;击。
<释义4>击鼓声:“~如打五鼓,鸡鸣天欲曙。”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紞1 [dǎn ㄉㄢˇ]
[《廣韻》都敢切,上敢,端。]
1.古代冠冕上用以系瑱的丝绳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衡、紞、紘、綖,昭其度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紞者,縣瑱之繩,垂於冠之兩旁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王后親織玄紞。” 韦昭 注:“紞所以懸瑱當耳者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诘鲍》:“供玄紞之服,廣本支之路。”2.缝在被端的丝带。用以识别首尾。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緇衾,赬裏,無紞。” 郑玄 注:“紞,被識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被本無首尾,生時有紞爲記,識前後。” 清 钱大昕 《十驾斋养新录·紞》:“予謂被之有紞,若今時當頭矣。”自注:“ 吴中 方言以被識爲當頭。紞、當聲相近。”3.象声词。击鼓声。参见“ 紞如 ”、“ 紞然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