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紡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D21
【GBK编码】BC8F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5544444153
【汉语拼音】fǎng
【拼音编码】 fang3
【五笔编码】 xy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SY
【注音符号】ㄈㄤˇ
【广东话】fong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紡 fǎng
<释义1>见“纺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紡1 [fǎnɡ ㄈㄤˇ]
[《廣韻》妃兩切,上養,敷。]
“ 纺1 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 鈁2 ”。
1.把麻、丝、棉等纺织纤维制成纱或线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初, 莒 有婦人, 莒子 殺其夫,已爲嫠婦。及老,託於 紀鄣 ,紡焉,以度而去之。” 杨伯峻 注:“紡線或葛絲爲繩索也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子獨不聞 和氏 之璧乎?價重千金,然以之問紡,曾不如瓦磚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黄道婆》:“國初時,有一嫗名 黄道婆 者,自 崖州 來,乃教以做造捍、彈、紡、織之具。” 丁玲 《母亲》二:“果真她纺得很细,纱又匀,到底她的手轻。”2.一种稀薄而轻的丝织品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賓裼,迎大夫賄,用束紡。” 郑玄 注:“紡,紡絲爲之,今之縳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云‘紡,紡絲爲之’者,因名此物爲紡。”
紡2 [bǎnɡ ㄅㄤˇ]
“ 纺2 ”的繁体字。
悬空绑着;捆缚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 獻子 執而紡於庭之槐。” 韦昭 注:“紡,懸也。”《新唐书·酷吏传·索元礼》:“或紡囚梁上,縋石於頭。” 宋 司马光 《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》:“其望大軍之至,赦令之降,若墜塗炭者之待救,紡於樹者之求解也。” 清 黄生 《义府·纺》:“案紡當讀爲繃,古字通用。《説文》:‘繃,束也。’今俗綁字(補項切)即繃音之轉,因轉音,故字從而變耳。紡於庭槐,即綁縛之意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