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絓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D53
【GBK编码】BD5C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554444121121
【汉语拼音】guà,kuā
【拼音编码】 gua4 kua1
【五笔编码】 xff xff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BB
【注音符号】ㄍㄨㄚˋ,ㄎㄨㄚˉ
【广东话】gwaa3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絓 guà
<释义1>绊住:“车~于木而止。”
<释义2>触犯。
<释义3>构成。
<释义4>独特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絓 kuā
<释义1>缫茧时弄结了的丝。
<释义2>用袋子装着丝绵在水中淘洗。
<释义3>紬,一种粗绸子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絓1 [ɡuà ㄍㄨㄚˋ]
[《集韻》古賣切,去卦,見。]
通“ 掛1 ”。通“ 挂1 ”。
1.悬挂。《楚辞·招魂》“砥室翠翹,挂曲瓊些” 汉 王逸 注:“挂,懸也。挂一作絓。”《後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其危猶舉函牛之鼎,絓纖枯之末,詩人所以眷然顧之,潸焉出涕者也。” 李贤 注:“絓,掛也。” 明 李东阳 《悼鹦鹉一首柬阎允德吉士》诗:“翠籠高絓層軒擧,中有珍禽解人語。” 清 曹寅 《赴淮舟行杂诗》之九:“遞馬連堤站,枯魚絓樹枝。”2.绊住;挂碍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 逢丑父 與公易位,將及 華泉 ,驂絓於木而止。” 杨伯峻 注:“絓,音卦,礙也。兩驂爲樹木所阻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答向子期〈难养生论〉》:“奉法循理,不絓世網,以無罪自尊,以不任爲逸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》诗:“靈臺不復絓塵務,至德恬澹含黄中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後年餘,生( 陳弼教 )北歸,復經 洞庭 ,大風覆舟。幸扳一竹簏,漂泊終夜,絓木而止。”3.连及;连结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奏弹曹景宗》:“其軍佐職僚,偏裨將帥,絓諸應及咎者,别攝治書侍御史隨違續奏。”《新唐书·宦者传上·吐突承璀》:“會 劉希光 納羽林大將軍 孫璹 錢二十萬緡求方鎮,有詔賜死,跡絓 承璀 ,故令出監 淮南 軍。” 清 钱谦益 《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》:“西事甫竣,我師有東征之役,兵絓禍結,首尾七年,而西陲晏然。”4.止。《文选·刘孝标〈辩命论〉》:“夫神非 舜 禹 ,心異 朱 均 ,才絓中庸,在於所習。” 李善 注引《广雅》:“絓,止也。”
絓2 [kuā ㄎㄨㄚ]
[《廣韻》苦緺切,平佳,溪。]
[《廣韻》胡卦切,去卦,匣。]
从废茧中抽缫出的粗丝。《急就篇》卷二:“絳緹絓紬絲絮綿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紬之尤粗者曰絓,繭滓所抽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