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統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D71
【GBK编码】BD79
【笔画数】12
【笔顺】554444415435
【汉语拼音】tǒng
【拼音编码】 tong3
【五笔编码】 xycq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SZR
【注音符号】ㄊㄨㄥˇ
【广东话】tung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統 tǒng
<释义1>见“统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統1 [tǒnɡ ㄊㄨㄥˇ]
[《廣韻》他綜切,去宋,透。]
“ 统1 ”的繁体字。
1.丝的头绪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繭之性爲絲,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,則不能成絲。”2.事物之间一脉相承的连续关系,系統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君子創業垂統,爲可繼也。”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天下繼其統,守其業,傳之無窮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通变》:“是以規略文統,宜宏大體。” 宋 王应麟 《困学纪闻·评文》:“建儲非以私親,蓋明萬世之統。” 清 恽敬 《书〈三国志〉後》:“ 秀水 朱錫鬯 氏稱:‘ 陳承祚 削 魏氏 受禪碑,而詳書 漢中王 武擔山 即皇帝位文,并群臣勸進表,爲以統與 蜀 ,此 承祚 意也。’”如:血统;传统;道统。3.纲纪;准则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勸之以賞賜,糾之以刑罰,班序顛毛,以爲民紀統。” 韦昭 注:“統,猶經也。言次列頂髮之白黑,使長幼有等,以爲治民之經紀。”《荀子·臣道》:“忠信以爲質,端慤以爲統,禮儀以爲文,倫類以爲理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本政》:“民以君爲統,君政善,則民和治,君政惡,則民寃亂。”4.统一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何言乎王正月?大一統也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人君統而守之則强,不禁則亡。” 金 王若虚 《〈道学发源〉後序》:“彷彿疑似而失其真,支離汗漫而無所統,其弊可勝言哉!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:“ 周 初大封建,对 商 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说来,多少含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,显然是一个进步。”5.统领;率领。《易·乾》:“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乃統天者,以其至健而爲物始,以此乃能統領於天。”《书·周官》:“冢宰,掌邦治,統百官,均四海。”《南史·韩子高传》:“及 王琳 平, 子高 所統益多,將士依附之。”6.治理;管理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若其所以統之,則無以異於 桀 紂 ,而求有 湯 武 之功名,可乎?” 杨倞 注:“統,制治也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臣愚以爲諸王幼冲,未統國事。” 唐 韩愈 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僕射 裴公 ,開鎮蠻 荆 ,統郡惟九。”7.本。《礼记·祭统》 汉 郑玄 题注:“統,猶本也,以記祭祀之本,故名祭統。”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夫樂調而四時和,陰陽之變,萬物之統也。”8.总括;总起来。 晋 潘岳 《笙赋》:“各守一以司應,統大魁以爲笙。”《後汉书·邓张徐张胡传论》:“統之,方軌易因,險塗難御。” 李贤 注:“統者,總論上事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六回:“統算起來,這事除了便宜了 安龍媒 這阿哥之外,這一群人那一個不是真心爲我 何玉鳳 的?” 丁玲 《母亲》三:“现在家里统只这一点,还要大方,送了他们,他们也不会对你道谢。”9.量词。多用于碑碣。 元 刘致 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蓋一座祠堂人供養,立一統碑碣字數行。” 元 宫天挺 《范张鸡黍》第二折:“着後人向墓門前高聳聳立一統碑碣。” 清 潘荣陛 《帝京岁时纪胜·东岳庙》:“殿前豐碑數十統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改葬》:“更立新碑一統,細把淚痕書。”10.旧谓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。11.地质学名词。在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“统”。如:上泥盆统;中泥盆统;上二迭统;下二迭统等。12.犹通。穿通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四回:“忽然又想到咱們後院是統的,就摸到後院裏,在他們那堂屋的後窗底下偷聽。”13.犹通。泄露。 赵树理 《灵泉洞》二:“党内怕他不小心把不该讲的话‘统’出去,所以没有吸收他。”14.犹通。全,都。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程琪英》:“先生出国已久,大约这里的事情统不知道了。” 毛泽东 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北面统是高山,人口又很少,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。”15.用同“ 筒 ”。衣服等的筒状的部分。如:衣袖统子。16.用同“ 筒 ”。亦指把手缩在袖统里的动作。 杜鹏程 《工地之夜》:“有鬼!抛锚了,你统着手站在这儿等谁背你走?”17.姓。见《广韵·去宋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