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緇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DC7
【GBK编码】BE6C
【笔画数】14
【笔顺】55444455525121
【汉语拼音】zī
【拼音编码】 zi1
【五笔编码】 xvlg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ZZKI
【注音符号】ㄗˉ
【广东话】zi1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緇 zī
<释义1>见“缁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緇1 [zī ㄗ]
[《廣韻》側持切,平之,莊。]
“ 純6 ”的被通假字。“ 缁1 ”的繁体字。
1.黑色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不曰白乎?湼而不緇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·锺氏》:“三入爲纁,五入爲緅,七入爲緇。” 郑玄 注:“染纁者,三入而成……又復再染以黑,乃成緇矣。” 唐 孟郊 《劝友》诗:“至白湼不緇,至交淡不疑。” 清 方文 《润州访王望如广文》诗:“昭質如冰雪,微官塵豈緇。”2.引申作染黑。 南朝 宋 谢惠连 《白鹭赋》:“表弗緇之素質,挺樂水之奇心。” 宋 曾巩 《茅亭闲坐》诗:“塵埃緇冠蓋,霜露泫衣衿。”3.指黑色僧服。亦指僧侣或作僧侣。 唐 崔琪 《唐少林寺灵运禅师塔碑》:“會舅氏掾于 高平 ,而上人遂緇於此郡。” 宋 范成大 《麻线堆》诗:“豈吾金閨彦,不如林下緇。” 明 高启 《答衍师见赠》诗:“披緇别家人,欲挽首屢掉。”参见“ 緇衣 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