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繇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7E47
【GBK编码】F4ED
【笔画数】17
【笔顺】34433112523554234
【汉语拼音】yáo,yóu,zhòu
【拼音编码】 yao2 you2 zhou4
【五笔编码】 ermi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PVMZ
【注音符号】ㄧㄠˊ,ㄧㄡˊ,ㄓㄡˋ
【广东话】jau4 jiu4 zau6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繇 yáo
<释义1>同“徭”。
<释义2>古同“谣”,歌谣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繇 yóu
<释义1>古同“由”,从,自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繇 zhòu
<释义1>古同“籀”,占卜的文辞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繇1 [yáo ㄧㄠˊ]
[《廣韻》餘昭切,平宵,以。]
1.草木茂盛貌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厥草惟繇,厥木惟條。” 孔 传:“繇,茂;條,長也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厥土黑墳,屮繇木條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繇,悦茂也。”2.通“ 徭 ”。徭役。《商君书·徕民》:“民無一日之繇。” 朱师辙 解诂:“謂民無一日之繇役。”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其名曰猾褢,其音如斲木,見則縣有大繇。” 郭璞 注:“繇,謂作役也。”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下縣吏無百里之繇,民無出門之役。”《资治通鉴·秦二世皇帝二年》:“今上急益發繇,治 阿房宫 。” 胡三省 注:“繇讀曰徭,役也。”3.通“ 謡 ”。歌谣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奉和咏舞》:“燭送空回影,衫傳篋裏香。當繇好留客,故作舞衣長。”参见“ 繇俗 ”。4.通“ 遥 ”。远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先王恐其不文也,是以繇其期,足之日也。故天子七月,諸侯五月,大夫三月,皆使其須足以容事,事足以容成,成足以容文。”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:“繇,讀爲‘遥’。遥其期,謂遠其葬期也。”5.通“ 摇 ”。动摇,摇动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我起乎 宜陽 而觸 平陽 ,二日而莫不盡繇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繇音摇。摇,動也。”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民病飧泄霍亂,體重腹痛,筋骨繇復,肌肉瞤酸。” 王冰 注:“繇,摇動也。”6.通“ 陶 ”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 大禹 得 咎繇 而爲三王祖。”《广韵·平豪》:“ 皐陶 , 舜 臣,古作 咎繇 。” 清 胡鸣玉 《订讹杂录·锺繇》:“ 晉 鍾繇 ,字 元常 。繇音遥,取‘ 臯繇 陳謨彰厥有常’之義。”7.古族名。古代 越 人的一支。原属 闽越 族, 秦 汉 时分布在今 福建 北部、 浙江 南部的部分地区。8.姓。 汉 有 繇延 。见《後汉书·郅恽传》。
繇2 [yóu ㄧㄡˊ]
[《廣韻》以周切,平尤,以。]
1.通“ 猷 ”。道。《文选·班固〈典引〉》:“ 孔 繇先命,聖孚也。”繇,一本作“ 猷 ”。 蔡邕 注:“繇,道也。言 孔子 先定道,誠至信也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謨先聖之大繇兮,亦厸惪而助信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繇,道也。”2.通“ 游 ”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近者 陸子 優繇。” 王先谦 补注:“繇與游同,《文選》作游。”3.通“ 由 ”。用。《逸周书·尝麦》:“乃北向,繇書于兩楹之閒。” 朱右曾 校释:“繇,用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贵当》:“名號大顯,不可彊求,必繇其道。” 高诱 注:“繇,用也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準繩連體,衡權合德,百工繇焉,以定法式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繇讀與由同。由,用也。”4.通“ 由 ”。遵从;随顺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間者地數動而未静,懼於天地之戒,不知所繇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繇與由同。” 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學雖勤而不繇其統,言雖多而不要其中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建元元年》:“夫 周 道衰於 幽 厲 ,非道亡也, 幽 厲 不繇也。”5.通“ 由 ”。表经过;表原因。《後汉书·班彪传》:“夫大 漢 之開源也,奮布衣以登皇極,繇數朞而創萬世。” 李贤 注:“ 高祖 起兵五年而即帝位,故云由數朞。繇,即由也。” 宋 曾巩 《夫人周氏墓志铭》:“其勸以樂,其康以禮,能此非他,繇學而已。” 明 宋濂 《蒋季高哀辞》:“求其致夭之繇,無有也。”6.通“ 由 ”。自,从。《尔雅·释水》:“繇膝以下爲揭,繇膝以上爲涉。” 郭璞 注:“繇,自也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繇,古由字。”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禍自怨起,而福繇德興。”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赞》:“政繇 羽 出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繇與由同。”7.通“ 由 ”。于。《汉书·卜式传》:“今天下不幸有事,郡縣諸侯未有奮繇直道者也。”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:“言未有奮厲於正直之道也。”《书·大诰》“大誥爾多邦” 唐 陆德明 释文:“ 馬 本作‘大誥繇爾多邦’。”
繇3 [yōu ㄧㄡ]
通“ 悠1 ”。
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近者 陸子 優繇,《新語》以興。”参见“ 繇3繇 ”。
繇4 [zhòu ㄓㄡˋ]
[《廣韻》直祐切,去宥,澄。]
1.通“ 籀 ”。古时占卜的文辞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 成風 聞 成季 之繇,乃事之而屬 僖公 焉。” 杜预 注:“繇,卦兆之占辭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二》:“ 崔相 羣 之鎮 徐州 ,嘗以 焦氏 《易林》自筮,遇‘乾之大畜’,其繇曰:‘曲束法書,藏在蘭臺。’”参见“ 繇4文 ”。2.占卜。《文选·班固〈典引〉》:“既感羣后之讜辭,又悉經五繇之碩慮矣。” 蔡邕 注:“讜,直言也,經,常也;繇,占也。王者巡狩,預卜五年,歲習其祥,習則行,不則修德而改卜,言天下已舉五卜之占,而習吉也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