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考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03
【GBK编码】BFBC
【笔画数】6
【笔顺】121315
【汉语拼音】kǎo
【拼音编码】 kao3
【五笔编码】 ftg ftgn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BMAZ
【注音符号】ㄎㄠˇ
【广东话】haau2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考 kǎo
<释义1>试验,测验:~试。~查。
<释义2>检查,查核:~察。~勤。稽~。~核。
<释义3>推求,研究:~古。~据。~订。~证。
<释义4>老,年纪大:寿~。
<释义5>原指父亲,后多指已死的父亲:先~。如丧~妣。
<释义6>击,敲:“而陋者乃以斧斤~击而求之,自以为得其实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考1 [kǎo ㄎㄠˇ]
[《廣韻》苦浩切,上晧,溪。]
“ 攷1 ”的今字。“ 槁3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老;寿。《诗·大雅·棫樸》:“ 周王 壽考,遐不作人。” 郑玄 笺:“ 文王 是時九十餘矣,故云壽考。”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黎庶康寧,考終厥命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考,老也。言得壽考,終其天命。” 唐 韩愈 《董府君墓志铭》:“太師之平 汴州 ,年考益高。”2.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生曰父曰母曰妻,死曰考曰妣曰嬪。”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 惠公 者何? 隱 之考也。” 何休 注:“生稱父,死稱考。” 宋 欧阳修 《泷冈阡表》:“惟我皇考 崇公 ,卜吉于 瀧岡 之六十年,其子 修 始克表於其阡。”按,古代,父生亦称考。《易·蛊》:“幹父之蠱,意承考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對文,父没稱考;若散而言之,生亦稱考。”《尔雅·释亲》:“父爲考,母爲妣。” 郭璞 注引《尚书》:“大傷厥考心”、“如喪考妣”,以为考妣“非死生之異稱”。一说,自父以上皆称考。见 清 朱彬 《经传考证·毛诗下》。3.成就;成全。《书·大诰》:“天棐忱辭,其考我民。” 孔 传:“爲天所輔,其成我民矣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禮義以爲器,故事行有考也。” 郑玄 注:“考,成也;器利則事成。”4.完成;制成。《逸周书·职方》:“各脩平乃守,考乃職事。” 孔晁 注:“考,成也。”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鲁季敬姜》:“諸侯朝脩天子之業令,晝考其國(職),夕省其典刑,夜儆百工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當此之時,男子不得脩農畝,婦人不得剡麻考縷。”5.古代宫庙落成时始祭庙主的一种仪式。后泛指建筑物完工。《春秋·隐公五年》:“九月,考 仲子 之宫,初獻六羽。” 杜预 注:“成 仲子 宫,安其主而祭之。” 洪亮吉 诂引 服虔 曰:“宫廟初成祭之名爲考。” 宋 秦观 《魏景传》:“構中天之臺者,土木未考,則能無經乎?” 宋 梅尧臣 《寄题朱表成职方真州新园》诗:“松隴方在望,茅屋聞已考。”6.迎致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﹝六律﹞三曰姑洗,所以脩潔百物,考神納賓也。” 韦昭 注:“考,合也……是月百物修潔,故用之宗廟,合致神人,用之鄉宴,可以納賓也。”7.登升。参见“ 考降 ”。8.终极。《楚辞·刘向〈九叹·怨思〉》:“身憔悴而考旦兮,日黄昏而長悲。” 王逸 注:“考,猶終也。從夜終明,不能寢寐。”9.省察;察考。《易·复》:“敦復无悔,中以自考也。”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:“能自考省,動不失中。” 晋 左思 《魏都赋》:“考歷數之所在,察五德之所莅。” 唐 韩愈 《省试学生代斋郎议》:“考之於古則非訓,稽之於今則非利;尋其名而求其實,則失其宜。” 毛泽东 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一章:“ 中国 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, 中国 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。”10.研求。 唐 韩愈 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:“小子後生,於何考德而問業焉?” 明 何景明 《四图诗序》:“先生早歲神穎超悟,天資卓絶,然於道無所不學,於文無所不考。”11.配合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古之神瞽,考中聲而量之以制。” 韦昭 注:“考,合也。謂合中和之聲,而量度之,以制樂者。” 明 叶子奇 《草木子·原道》:“古人定律吕以考中聲,迨今罕得其真,莫若因古人之遺器,庶得其聲之近。”12.敲;击。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:“子有鐘鼓,弗鼓弗考。” 毛 传:“考,擊也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夫道,淵乎其居也,漻乎其清也。金石不得,无以鳴,故金石有聲,不考不鳴。” 唐 李白 《白鸠辞》:“鏗鳴鐘,考朗鼓;歌白鳩,引拂舞。” 清 侯方域 《陈将军二鹤记》:“是日也,考鐘伐鼓,陳清商之樂,大讌其客於堂上,享其士於堂下。”13.弹劾;纠举。《後汉书·郎顗传》:“方今中官外司,各各考事,其所考者,或非急務。” 李贤 注:“考,劾也。”《後汉书·史弼传》:“詔書疾惡黨人,旨意懇切; 青州 六郡,其五有黨,近國 甘陵 ,亦考南北部。”14.按问;刑讯。《後汉书·马严传》:“今 益州 刺史 朱酺 、 揚州 刺史 倪説 、 涼州 刺史 尹業 等,每行考事,輒有物故。” 李贤 注:“考,按也。”《晋书·忠义传·周该》:“ 該 乃與 湘州 從事 周崎 間出反命,俱爲 乂 所執,考之至死,竟不言其故。”《法苑珠林》卷二七:“ 徽 以兄子,繫於郡獄,鐵木竟體,鉗梏甚嚴,須考畢情黨,將悉誅滅。”15.旧时考核官吏的成绩曰“考”;其考语亦曰“考”。《书·舜典》:“三載考績,三考,黜陟幽明,庶績咸熙。” 唐 韩愈 《论变盐法事宜状》:“又宰相者,所以臨察百司,考其殿最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雅量》:“ 盧尚書 承慶 , 總章 初,考内外官。有督運遭風失米, 盧 考之曰:監運損糧,考中下。” 宋 朱翌 《猗觉寮杂记》卷下:“ 唐 考功法,雖執政大臣,皆有考詞,亦有賜考者,亦有自書其考者。”按,古代考绩决定黜陟,以任满一年者为一考。《宋史·职官志三》:“凡内外官,計在官之日,滿一歲爲一考,三考爲一任。”16.主考;考试。 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 裴相垍 嘗應宏詞 崔樞 考,不中第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次日,行香掛牌,先考了兩場生員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你算,我自二十歲上中舉,如今將近五十歲,考也考了三十年了,頭髮都考白了。”17.史体的一种。 宋 孙奕 《履斋示儿编·文说一·史体因革》:“《史記》始制八書,《前漢》改爲十志,《東觀漢書》曰記, 華嶠 《後漢》曰典, 張勃 曰録, 何法 盛曰説,《五代史》曰考,其實一也。”18.玉上的斑点或裂痕。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夫 夏后氏 之璜,不能無考;明月之珠,不能無纇。” 高诱 注:“考,瑕釁也。”19.通“ 巧 ”。《书·金縢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孔 传:“我 周公 仁能順父,又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上》:“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作‘旦巧’。考、巧古字通。若、而語之轉。惟巧故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,意重巧不重仁。”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 蠡 聞之,上帝不考,時反是守,彊索者不祥。”按, 王氏 《经义述闻》亦以为“考當讀爲巧。反,猶變也。言上帝不尚機巧,惟當守時變也。”20.通“ 簋 ”。古代祭祀祖先的彝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