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耆”字的详细释义如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Unicode编码】08006
【GBK编码】EAC8
【笔画数】10
【笔顺】1213352511
【汉语拼音】qí,shì
【拼音编码】 qi2 shi4
【五笔编码】 ftxj
【繁体字】
【郑码】BMRK
【注音符号】ㄑㄧˊ,ㄕˋ
【广东话】kei4
【简单释义--来源于金山词霸】
耆 qí
<释义1>年老,六十岁以上的人:~老。~年。~绅。~宿(s?)(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)。
<释义2>强横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耆 shì
<释义1>古同“嗜”,爱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详细释义--来源于汉语大词典】
耆1 [qí ㄑㄧˊ]
[《廣韻》渠脂切,平脂,羣。]
1.古称六十岁曰耆。见《礼记·曲礼上》。亦泛指寿考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俾爾昌而大,俾爾耆而艾。” 朱熹 集传:“祝其昌大壽考也。”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太師 光 ……今年耆有疾,俊艾大臣,惟國之重,其猶不可以闕焉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求自试表》:“伏見先 武皇帝 ,武臣宿兵,年耆即世者有聞矣。”2.指师长,长者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瞽、史教誨,耆、艾修之。” 韦昭 注:“耆、艾,師、傅也。”《荀子·致士》:“耆、艾而信,可以爲師。” 唐 韩愈 《为韦相公让官表》:“况今俊乂至多,耆碩咸在,苟以登用,皆踰於臣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贺留守太尉启》:“恭聞孚號,崇奬耆明,肇建節旄,再司管籥。”按,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耆,長也。” 郝懿行 义疏:“耆者,《説文》云:‘老也。’老即長。故《玉篇》云:‘耆,長也。’”3.强。《逸周书·谥法》:“耆意大慮曰景。” 孔晁 注:“耆,强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不僭不貪,不懦不耆。” 杜预 注:“耆,强也。” 睡虎地 秦 墓竹简《司空律》:“居貲贖責(債),欲代者,耆弱相當,許之。”4.憎恶。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上帝耆之,憎其式廓。” 毛 传:“耆,惡也。”5.兽的背脊。《文选·枚乘〈七发〉》:“薄耆之炙,鮮鯉之鱠。” 李善 注:“薄切獸耆之肉,而以爲炙也。耆,今人謂之耆頭。”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兗鋋瘢耆、金鏃淫夷者數十萬人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瘢耆,馬脊創瘢處也。”
耆2 [zhǐ ㄓˇ]
[《集韻》軫視切,上旨,章。]
1.致使,达到。参见“ 耆2定 ”。2.进献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及臣之壯也,耆其股肱以從司馬,苛慝不産。” 韦昭 注:“耆,致也。”
耆3 [shì ㄕˋ]
[《集韻》時利切,去至,禪。]
爱好。后作“嗜”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口之於味也,有同耆也。”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:“少時耆酒多過失。” 颜师古 注:“耆,讀曰嗜。”《新唐书·哥舒翰传》:“ 翰 耆酒,極聲色,因風痺,體不仁。”
|